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冬至还是立冬吃饺子的由来的故事 细数冬至节气点点滴滴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冬至,又称人们称为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起源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过节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冬至这天,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也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南北方冬至差异

在中国,基本上大的节日节气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或习惯,那么南北方冬至差异又有哪些呢?

在北方大家都习惯吃水饺,要说这是为什么,其实和我国著名"医圣"张仲景的有关,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于是,就发明了一种药叫"祛寒娇耳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每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熟。因为张仲景是在冬至这一天施舍药,于是民间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南方人在冬至则习惯吃汤圆,因为汤圆有圆满、团圆的寓意,大家在这一天都会自己做或者在市场上买汤圆来吃,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

有诗人描述冬至为: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季的到来,虽然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草木凋零,万木枯败,冰天雪地,天阴地冻,生机却也只是静静等待来年更好的开放,没有黎明前的黑暗怎么能显示出它的破晓,而冬天也是一年四季的完美过渡,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即将到来,新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