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10:48:00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半岛网6月30日讯 (记者 孙贴静)发现孩子的“眼白”变黄,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是不是黄疸?”“是不是肝不好?”家住青岛市南区的张女士也曾这样担忧。然而,她5岁的儿子童童(化名)眼睛发黄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竟是一颗悄悄生长在眼结膜上的肿物!
“黄点点”藏在眼里,妈妈细心发现异常
几个月前,童童总是揉左眼,还时不时说眼睛不舒服。起初,张女士以为是进了灰尘或者有点结膜炎,没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孩子的双眼时,她心里“咯噔”了一下:童童左眼的“白眼球”(巩膜)靠近黑眼珠(角膜)边缘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小块明显的黄色区域!
“不会是黄疸吧?可孩子皮肤和其他地方都不黄啊!”张女士开始犯嘀咕。家里老人说是“上火”,于是给孩子滴了几天眼药水,但那块黄点不仅没消失,反而似乎变大了,孩子揉眼的频率也增加了。
看着孩子眼白上那抹不寻常的黄色,张女士越想越不放心,果断带着童童来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就诊。
揭开谜底:不是黄疸,竟是“眼部肿物”作祟
接诊的是经验丰富的小儿眼科专家万晓梅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检查,真相浮出水面:原来,童童并非黄疸,也不是肝脏问题,而是长了一个位于结膜上的肿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医生清晰地看到:童童左眼靠近角膜缘的结膜上,有一个边界清楚、呈黄白色的肿物。由于结膜透明,肿物的颜色透过结膜显现出来,让巩膜看起来像是“发黄”。而孩子之所以揉眼频繁,正是因为肿物已经对邻近角膜产生了轻微压迫和摩擦,导致孩子频繁揉眼、异物感明显。
术前,孩子左眼结膜存在一个边界清楚、呈黄白色的肿物
精准手术切除,“眼中钉”被清除
万主任解释说,这种肿物虽然多为良性,但由于位置特殊,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肿物会影响视力:如果肿物继续生长进入瞳孔区,可能遮挡视线,造成屈光不正;刺激不适:摩擦角膜或眼睑,导致畏光、流泪、反复揉眼,甚至诱发角膜炎;外观影响:明显的黄色肿物会影响孩子外貌,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因此,即使肿物是良性的,也不能掉以轻心!
考虑到肿物的位置紧邻角膜,且患儿年幼,手术操作需极其精细。万主任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在显微镜下,医疗团队为童童成功实施了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在最大程度保留周围健康角膜与结膜组织的前提下,精准去除了病变部位。术中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确保操作的精细与安全,并对肿物与下方巩膜及角膜之间的粘连进行了细致分离。根据术后创面情况,医生同步实施了局部结膜移植修复,取自患儿同眼穹窿部的健康结膜,有效覆盖裸露区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切除的肿物送病理检查后,最终确诊为“交接痣”。整个手术过程顺利,肿物边界清晰,实现完整剥离。术后童童恢复良好,眼部异物感和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原本明显的“黄点点”彻底消失,复查结果显示病灶清除彻底,未对视力发育造成影响,预后良好。
术后,童童眼中“黄点点”消失,复查结果显示病灶清除彻底
医生提醒:眼白发黄,需警惕结膜肿物
童童的经历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当发现孩子眼白局部(尤其靠近黑眼珠边缘)出现黄色、黄白色或粉红色隆起物时,要高度警惕结膜肿物的可能。伴随症状需留意: 如孩子同时有揉眼、眨眼频繁、畏光、流泪、眼红或视力模糊等表现,更应及时就医。同时,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很关键!儿童结膜肿物多为良性,但及时、专业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特别是位于角膜缘或可能影响视功能的肿物,建议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适时进行手术切除,以避免潜在的并发症。定期眼部检查很重要:儿童视力和眼部发育迅速,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和眼部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这类不易察觉的问题。
专家提醒,孩子的眼睛无小事,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值得家长关注。如果发现孩子眼睛有类似“发黄”或其他异常表现,请务必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为孩子的明亮视界保驾护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