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34:00
在医学的长河中,肿瘤治疗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领域。幸运的是近20年来,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正逐渐从“绝症”变成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近日,记者专访武汉珂信肿瘤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专家,分享他在肿瘤科当医生的故事。
白海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转折。他最初是一名内科医生,在县一级医院的大内科工作了四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后来,在外科主任的鼓励下,他转行了外科,成为了一名多面手,参与了神经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骨科、烧伤等多个领域的手术。
二十年前,他的父亲不幸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食管癌早期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少部分患者在进食后会出现胸骨后异物感、食物滞留感以及哽噎感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剑突下烧灼感、饮水困难、体重下降、呕血、黑便以及严重消瘦等症状。
那个时代,肿瘤治疗手段有限,化疗药物老旧,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还未兴起。面对父亲的病情,他深感绝望和无助。尽管身为医生,他却无法为父亲提供更多的帮助。父亲在确诊后仅半年就离世,“我当时想,我们做肿瘤医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家人得了这种病,自己又无能为力,那你又能帮人多少呢?”他回忆道。
然而,父亲的离世让他决定南下广州,学习肿瘤的微创介入技术。这一学,就是二十年。白海山说:“慢慢的经过这二十年对肿瘤的认知越来越细,肿瘤治疗的发展是相当迅猛的。这二十年来各种新型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涌现,使得肿瘤治疗的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有人问食道瘤能活多久?如今,恶性肿瘤已经进入了慢病时代。白海山很自信的说道:“从以前的极少数人能活过5年,到现在大部分人都能活过5年,甚至有一部分人能活过二三十年。”这一变化,也让白海山重新找回了对肿瘤治疗的信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用更小的创伤为更多的病人解决疾病的痛苦。
“创伤小、见效快、可重复性强。”这是微创手术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难度。白海山认为微创介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医生需要在影像引导下,避开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准确地将针扎入肿瘤内部。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
白海山强调,除了技术上的要求,肿瘤医生还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肿瘤病人往往心态复杂,既自卑又绝望。一个好的肿瘤医生,不仅要用语言传递信心和关心,还要用实际行动让病人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海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希望。他也将继续在肿瘤治疗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和光明。
通讯员万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