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0:59:00
【编者按】
6月23日,《粮满仓·好丰光》大型融媒报道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立足全国视野,聚焦山东特色,从“米袋子”“菜篮子”“鱼篓子”“智慧种”“新农人”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现山东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大众网记者 曲文 烟台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龙口市黄山馆镇以独特的发展智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特色之路。曾经的撂荒地变身现代化农牧基地,传统农田融合文旅元素焕发新生,“一头牛”的全链条布局与“一片田”的农文旅融合,共同勾勒出小镇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一头牛”串起全产业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进格润富德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挤奶生产线如巨大“摩天轮”般运转,奶牛有序完成挤奶后返回牛舍。这幅数字化、现代化养殖图景的背后,是黄山馆镇“一头牛”全链条发展的生动实践。
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走饲养乳肉兼用奶牛的道路。公司副总经理王思钦提到,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肉牛种源“卡脖子”风险和跨国引种的检疫壁垒。为此,公司组织成立了由3名博士、4名硕士等10余人组成的科研攻关小组,还积极与省农科院专家联系对接,全力攻克西门塔尔牛遗传育种与饲养创新核心技术。
智慧养殖体系的引入更让产业实现蝶变:每头奶牛配备“电子身份证”,实时监测健康与产奶数据,TMR精准饲喂系统和智能温控技术保障生鲜乳质量超欧盟标准。粪污资源化利用则构建起生态循环模式,液体成有机水肥、固体作卧床垫料,树立行业低碳标杆。
从鲜牛肉到肉制品、从原奶到鲜牛奶、从农牧研学到文创食品,在格润富德,一头牛的价值裂变令人惊叹。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基地,企业既利用稀缺品种优势发展奶业,又挖掘奶牛公犊资源拓展肉牛加工,2024年推出的“奶典巴氏鲜牛奶”实现产销两旺。公司先后获评“山东省肉牛核心育种场”,跻身“国家级生态农场”,研发成果获省青贮饲料大赛一等奖。通过攻克育种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一头牛”正成为撬动乡村经济的有力支点。
“一片田”融合农文旅 打造乡村经济新业态
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的崛起,让黄山馆镇的“一片田”焕发多元活力。这里不仅是现代农牧生产基地,更成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新地标。
“采用‘科普观光+主题游乐’的观光模式,依托现代化设施,通过参观奶牛养殖区、可视化挤奶大厅、奶业科普馆等,对奶牛产业的历史文化、品种繁育、养殖技术、乳品加工等进行全方位展示。”王思钦介绍,目前公司正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结合松石景观、珍禽展览、萌宠互动、奶牛互动、采摘体验等项目,形成了集农牧体验、文化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烟台十佳金牌景区”“烟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依托3A级旅游景区资质,企业打造全国首个“牛主题”无动力乐园“牛嘟嘟”乐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80亩牡丹花海、200亩粉黛园与亲子互动区相映成趣,水上游乐区、特色餐厅配套齐全,游客可观赏黑天鹅、与萌宠互动,还能走进可视化挤奶大厅探秘乳业生产,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一头好牛、一杯好奶、一块好肉”的来源本质。研学基地自主开发的农牧生产、生态认知、绿色教育等80节研学课程,围绕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剑桥环境教育理念,成为乡村教育新载体。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业态添彩。项目整合“馆驿文化”、徐镜心辛亥革命文化等资源,以“九驿十八景”串联民俗观光带,让“花海云天”成为半岛网红打卡地。从单一农牧业到“农牧体验+文化科普+休闲游乐”的多元业态,“一片田”上的融合发展正激活乡村经济无限可能。
“多方力”协同促共建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黄山馆镇的发展突破,离不开政企协同的强大合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成了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黄山馆镇政府多维度发力推动产业立镇,发展“新六产”特色小镇,投资10亿元打造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项目,构建全产业链条,同时支持生态茂源签约戚发轫院士打造航天育种基地,培育销售20余个航天果蔬种苗填补市场空白。
秉承文旅兴镇,挖掘馆驿、农耕、红色、孝德四大文化资源,黄山馆镇政府以“九驿十八景”串联10公里民俗观光带,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助力格润富德3A级景区成为休闲露营网红“IP”,游客量逐年攀升;做实治理强镇,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实施“镇街工作法”,依托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创新“家务善治”和“联村共治”基层治理路径,坚持共同富裕,厚植集体经济实力,实现村集体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村集体与农户双赢,流转的3100余亩土地中,包含31户贫困户的96.8亩土地,年付地租4万余元,贫困群众还享村级福利4.3万余元。500余场数字化养殖培训赋能群众,免费粮食收储服务让1000余户农户降本,企业也获秸秆饲料,实现双向互惠。
结对帮扶更显担当。企业投资130余万元建设代工车间,提供固定岗位100多个、短期岗位300多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如今,镇域村集体年收入均超10万元,“镇村+企业”共建模式让土地增值、产业增效、百姓增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从“一头牛”的全链条升级到“一片田”的多元融合,黄山馆镇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准特色、深耕细作。未来,龙口这个西南小镇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更多“冠军故事”,为更多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