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庆"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破讨薪困局 筑治理新路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破讨薪困局 筑治理新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以来,在安庆市各建筑工地入口处,总能看到一张蓝白色彩相间的“农民工维权信息告示牌”,格外醒目。扫一扫告示牌上的二维码,工资发放、投诉举报、法律援助等功能即刻触达。这是安庆市人社局创新打造的“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的缩影。2024年以来,安庆市以“和为贵”传统文化为内核,整合行政、司法、社会资源,构建“预防—化解—服务”全链条治理体系,累计化解欠薪、工伤等纠纷323起,涉及金额562.53万元,农民工满意度达98%。这一创新实践,为基层劳动纠纷治理提供了“安庆方案”。

  “六尺巷工作法”激活治理新动能

  “农民工维权窗口多,但九龙治水难成合力”——这是安庆市人社局调研时发现的痛点,传统治理模式下,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响应滞后等问题突出。

  2024年初,安庆市治欠办以“六尺巷”典故中“礼让和谐”的智慧为切入点,在工地一线设立“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首创“行政执法+劳动仲裁+司法调解”三级联动机制。驿站以项目为单位,整合人社、司法、公安等10余部门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技术支撑”的协同网络。例如,某建筑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欠薪,驿站工作小组迅速协调总包单位垫付工资,避免群体性事件;某包工头携款潜逃,警方依托驿站数据48小时内追回欠薪85万元。

  “从分散管理到一体联动,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安庆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67%,纠纷化解率显著提高。

  数字治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投诉要跑多个部门,现在扫码就能一键解决!”农民工老李通过“宜安薪”小程序提交欠薪投诉,15个工作日内便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这背后是安庆市“线上+线下”智慧治理网络的强力支撑。

  线上,全省首创的“安薪二维码”覆盖全市工地3万余个,农民工扫码投诉后,系统自动关联项目信息并转办责任部门,处理周期从60天缩短至15天。同时,“宜调六尺巷”AI小程序通过大数据分析投诉热点,提前预警风险。例如,系统识别某区域装修行业投诉激增后,监管部门立即开展专项整治,投诉量环比下降45%。

  线下,市、县两级建立“20分钟处置圈”,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联合响应。2024年,某县工地欠薪纠纷发生后,多部门4小时内达成支付协议。此外,驿站推出“法治夜校”,将“六尺巷”典故与法律知识结合,农民工合同签订率从75%提升至100%,主动维权比例增长40%。

  数字技术让治理更精准,也让农民工更有底气。数据显示,线上平台使投诉处理效率提升60%,风险预警准确率达85%。

  从“被动维稳”到“主动创稳”

  “维权不是终点,服务才是根本。”安庆市治欠办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工群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需求复杂多元。为此,驿站拓展多项延伸服务: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免费技能培训,发布本地企业岗位信息助农民工就近就业,引入医疗团队开展健康体检惠及3000余人次。

  在太湖县,“网约配送员维权驿站”针对外卖骑手推出“弹性参保”“争议速调”政策,化解劳资纠纷20余起。此外,驿站同时引入检察院作为监督单位,全程跟踪案件办理,确保维权公正透明。

  “以前不敢维权,现在有驿站撑腰,心里踏实多了!”农民工王师傅在驿站帮助下,1日内完成工伤材料申报。2024年,安庆市通过驿站提前排查化解劳动关系风险隐患35起,实现从“事后灭火”到“源头防控”的转变。

  从“六尺巷”的古老智慧到“宜安薪”的现代实践,安庆市依托文化资源的传承、数字技术的助力,用多元共治,走出了一条劳动纠纷治理的创新之路。

  2024年,“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获评“全省社会治理创新示范项目”。未来,安庆市将计划拓展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等技术应用,进一步筑牢“劳有所得”的民生底线,守护农民工的“钱袋子”,为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鲜活的样本。(记者 孟一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