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赵伯华:誓与阵地共存亡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通讯员 朱子煦

7月7日,江苏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远远望去仿佛一艘扬帆远征、驶向胜利的渡江战船。馆内,在抗日烈士赵伯华的遗像前,前来研学的学生们驻足聆听讲解员讲解——

“硝烟弥漫的芙蓉圩战场,一位英勇的湖南人身先士卒冲向敌阵,子弹穿透胸膛的瞬间,他手中紧握的枪杆仍指向日寇据点方向,誓与阵地共存亡……”

这位“英勇的湖南人”,便是湖南永州零陵县人赵伯华。

赵伯华原名唐英,又名唐荫,他39年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

1902年,赵伯华出生于零陵县贫农家庭,自幼寄养在伯父家中。1924年,他毅然南下广州,进入大元帅府军政部讲武学校,开启军旅报国之路。1926年,赵伯华在宜昌开展革命宣传时,与富家女陈洁相识相知,共同投身北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伯华奔赴武汉并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昌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奉命秘密进入桂军策反,成功带领整连官兵参加百色起义。

1935年,赵伯华夫妇共赴东北抗日不幸被捕,面对酷刑拷打始终不屈。1938年又双双奔赴新四军苏南抗日前线……

来到江苏,赵伯华任常熟县委委员,负责军事。陈洁和赵伯华一起发动农民参加“民族抗日军”和“江南抗日军”,很快组建起一个团的兵力,被编为新四军七师二十三团,赵伯华任团长。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赵伯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组织才能——

1938年,任“常熟县抗日人民自卫队”参谋长期间,赵伯华严明军纪整顿游击队伍,对严重违纪者坚决惩处,赢得群众拥护。1939年,统率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独立三支队,成为插入日占区腹地的尖刀。1940年主持新四军东路教导大队期间,他培养300余名军政干部输送到苏南各县,一时间,星火燎原,有力壮大了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1941年7月,日军在苏(州)常(州)太(湖)地区进行残酷的“清乡”。时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一团参谋长的赵伯华,率部在无锡西北、澄西地区不断袭击日伪军据点,积极配合反“清乡”斗争。15日夜间,赵伯华率领五十一团4个连,从武进县焦溪出发,直奔江阴县芙蓉圩,围歼该地的日伪军。战斗中,赵伯华身先士卒,当部队撤出阵地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9岁。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赵伯华载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