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6:39:00
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专业的航空研究实验室、加速飞行的飞碟……类似场景在以往的电影中无疑属于大制作。现在通过AI技术,普通创作者花费少量成本,或许就能制作可与之媲美的视频短片。有人用AI生成虚拟橱窗,带货量翻倍;有人用AI进行短视频创作,解锁变现密码;还有人做起培训生意,手把手教人如何利用AI技术赚到真金白银……全民AI时代正在到来,人们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超级赛道”。
普通创作者爆款频出得益于AI技术突飞猛进。近年来,国产大模型发展按下加速键,快手可灵、字节即梦、阿里通义万相等文生视频大模型接连涌现。不同于实验室里的演进,国产大模型在短视频制作间、直播基地、网文平台等应用场景中经历着“真刀真枪”的测试。应用场景倒逼技术迭代,反过来更好赋能内容创作。比如,最近快手可灵再次升级,显著提升了在语义响应、动态质量、画面美学等方面的生成效果。或许,真如用户所期待的那样:“一句话就能拍电影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随着网络视听行业向“数字生活基座”跃迁,全民创作时代正悄然开启。当AI将好莱坞级特效“压缩”进手机App,把专业编导的经验“封装”成可视化按钮,全民创作的门槛逐步降低。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网民在使用AI制作图片视频,使用AI工具的创作者爆款率则提升320%。
随着技术进步,普通用户通过AI实现商业变现的案例也日益增多。有宝妈用AI工具将育儿日记变成动画片,快速涨粉,收入不菲;有商户将产品生成3D展示视频,自动适配多语种配音,海外订单暴涨。AI赋能的对象从行业下沉至个体,创新周期从线性发展转向指数裂变,想必会在文化、教育、电商等领域衍生出更多机会。
人人皆可成为创作者的同时,也带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是内卷式、恶性竞争。在短视频平台,作品互相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内容同质化问题日趋突出。当所有人都能一键生成爆款视频、批量生产“必火文案”,平台流量池必然经历稀释危机。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用户日均刷到重复主题视频量同比激增。内容创作要走出同质化竞争,还是要在破译文化密码、创新商业模式、洞察市场需求方面做文章,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虚假信息传播、版权归属模糊等新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利用AI技术切割、拼接剧集片段,生成侵权视频并传播;利用AI“魔改”经典IP,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认知。因此,让AI更好赋能创作,既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又要有效保护版权方的合法权益,用户、平台和管理部门应形成合力,在标准共建、内容生态优化等领域深化探索,共同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世界有3.05亿视频创作者,43亿视频覆盖群体,每天有着200亿次以上的视频播放量。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等创作主体,正在致力于将“拥抱AI”变成“创造精彩”,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赛道。而竞赛有规则,赛道有边界,使用AI的同时,也要善用AI,让AI配以科技向善的理念,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