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8:5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华夏炎
在黄河支流洛河之畔,故县水利枢纽横亘峡谷,肩负着豫西地区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的重任,同时也是黄河中下游“上拦下排”防洪体系的重要工程之一,是洛河下游唯一的防洪控制工程。
4月,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故县局)职工袁继勇入选“河南省中原大工匠”培育对象,这也是对他29年来坚守初心的褒奖。从维修电工到劳模工作室带头人,从普通水利工作者到黄河防汛队伍中的“领头雁”,他始终奋战在治黄一线,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故县水利枢纽,用匠心守护着洛河安宁。
“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初见袁继勇,他身上那种在现场雷厉风行的“动”,与书桌前认真学习的“静”,形成了鲜明对比,看似不拘小节的性格下藏着的是一颗爱钻研的心。
“1996年我从开封市黄河水利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毕业,入职就是个普通维修电工,后来转岗到了故县局,开始跟防汛电气设备打交道,5个表孔、两个底孔、3个泵站,还有闸门启闭机、备用发电机组、配电室等等,这些(设备设施)都是保障故县水利枢纽安全的屏障,枢纽安全又关系着洛河沿岸的千家万户,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说实话那时候压力很大。”袁继勇说。
在袁继勇心里,枢纽的安全运行关系流域防洪安全、直接影响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天大的事,重任在肩、不容有失。他放下包袱,迎难而上,以平常心从零做起,白天跟着师傅检修设备,晚上抱着专业书籍钻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设备参数和操作要点。在此之余,他还于2015年考取了PLC高级程序设计师证书,成为黄委系统内首批掌握这项技术的电工。此后,电梯安全管理员、200吨门机司机证、防汛电梯安全管理员等证书纷至沓来,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横跨三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取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格,并在闸门运行、水工监测等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2016年,袁继勇牵头对故县大坝437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泵站是收集大坝渗水的重要设施,如果抽排水不及时,将会对防洪、发电等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故县水利枢纽原抽排水系统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汛期需要24小时值守,效率低且风险高。他带领团队历时3个月,运用PLC编程、传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改造后的数据显示,抽排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60%,坝基渗水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2019年,袁继勇参加全国第七届水工监测工技能竞赛,凭借扎实的理论和精湛的实操,一举夺得黄河水利委员会预赛第一名。
2020年,面对200吨门机的电气系统继电器控制线路老化问题,袁继勇经过实地调研、拟订方案、反复论证等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后,大胆提出采用模块化设计,将传统继电器替换为智能控制器,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还将维修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2小时。
用袁继勇的话来说,不管搞任何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现场就是战场”
在水库汛前消落和防汛、蓄水关键时期,设备运维工作必须抢抓“天时地利”,许多工作需要超前谋划,所以袁继勇就养成了平时没事就会到设备现场走一走、看一看的习惯。
袁继勇说:“坐在屋里发现设备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多到现场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现场检查中,他会带领班组人员认真排查每台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每次检查都要到位,像工作闸门室,9米的梯子该爬就得爬,远远地拍张照、听听机组声音就是糊弄人,只有站在设备跟前实打实地看到运行状况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凡是涉及防汛设备安全的事,他总是严肃严厉对待。
特别是在汛期,袁继勇和团队连续数月坚守在防汛最前线,“白+黑”工作模式更是常态,因为他知道,哪怕只是防汛设备上小小一点瑕疵,都将影响整个枢纽的安全运行。
2021年7月10日,洛河遭遇罕见洪峰。晚上7时5分,坝顶突然失电,泄洪闸门面临无法启闭的危险。正在值班的袁继勇按照“黑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至备用电厂,仅用5分钟就完成柴油发电机启动、负荷切换和发电机建压等工作,最终设备恢复供电。他的一系列应急处置确保了泄洪期间闸门正常启闭,保证枢纽安全运行。
2024年6月,经过改造的200吨门机智能控制器在防汛实战中经受住考验——当时门机的主钩抓梁突然无法脱销,袁继勇通过强制接触器动作紧急处置,第一时间成功解除情。
现场就是战场,每一次看似“轻描淡写”的险情处置,背后无不凝结着袁继勇他们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
“把我会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开创水利事业新局面,就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一定会把我懂的全部教给他们,毫无保留!”袁继勇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编写成《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知识培训讲义》《柴油发电机组培训讲义》《闸门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讲义》等教材,不仅在故县局内部进行宣讲,还多次受邀到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讲座。
2020年6月,以袁继勇名字命名的“袁继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为他研究技术和培育新人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平台。作为工作室的首席技师,袁继勇积极组织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坚,解决技术难题,在确保枢纽安全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以“培、练、赛”,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
“平时,我们会在这里开展操作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一帮一’‘点对点’指导传承技能,然后再去现场进行实践。”在袁继勇看来,无数次的实训,就是为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在袁继勇的带动下,工作室完成设备消缺60余项、技术革新50余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产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2022年,“袁继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积石成山,聚水成渊。这些年来,袁继勇的默默付出赢得了同事们的钦佩和敬重,也收获了一系列个人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能手”“黄河工匠”、黄河水利委员会第四届“电工首席技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首席技能大师”等。
如今,年近五旬的他依然活跃在黄河防汛一线,从普通电工到大国工匠,袁继勇用热爱、执着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