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5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王柳 赵慧)近日,春日的阳光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军山幼儿园的竹篓间跳跃,一群“荠菜小侦探”正撅着屁股在田埂边“办案”。“这片叶子有小锯齿,是荠菜!”随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孩子们的小铲子像探宝仪般轻轻掘开泥土,把沾着露珠的荠菜请进竹篓。
这场春日劳动课,让三百年前的《救荒本草》里记载的荠菜,在孩子们手中开启了奇幻变身之旅。
老师们提前带着孩子们认识了荠菜的叶片形状、生长环境,此刻小家伙们正踮着脚尖,在杂草间寻找那一抹鲜嫩的绿。发现目标时的一声欢呼,铲起野菜时的小心翼翼,装进竹篓时的轻轻堆放……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自然的好奇与尊重。
带回幼儿园的荠菜,在孩子们手中开启了“变身之旅”。他们围坐在美工区,用软毛刷细细刷去叶片上的泥土,将完整的荠菜夹进吸水纸,压制成形态各异的植物书签。“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上面还有春天的味道呢!”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书签,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
荠菜是个宝,野生荠菜属于天然的中药材,有祛陈寒,降血压功效。“老师说,荠菜要晒干才能做茶包,我们每天都来看看它吧!”在班级外面的晾晒架上,孩子们亲手洗净的荠菜被平铺在竹筛里,接受阳光的馈赠。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他们轮流担任“护菜小管家”,观察叶片从鲜绿变得蜷曲焦黄,触摸时感受“沙沙”的质感变化。当晒干的荠菜被剪碎装入无纺布茶包,孩子们郑重地在标签上画下笑脸,要把这份带着阳光和汗水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小一班的劳动体验区里,老师带着孩子们制作荠菜春卷。洗荠菜、切菜末、拌馅料、裹春皮,孩子们的小手虽然笨拙,却格外认真。看着自己包的春卷在油锅里变成金黄,咬一口能尝到春天的脆嫩,孩子们咯咯笑着说:“这是我们自己挖的菜,比妈妈做的还好吃!”
从田间采摘到餐桌品尝,从自然观察到文化体验,小小的荠菜串联起劳动教育的多元价值。孩子们在挖菜时学会辨认植物、在晾晒时感受自然规律、在制作茶包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在分享美食时懂得感恩与传承。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说:“当孩子们的小手触摸过荠菜的叶片,闻过阳光晒制的草香,尝到自己参与制作的食物,自然教育就不再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刻进记忆的鲜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