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7:23:00
潮新闻客户端 焉鼎
婺州的窑火,烧了千年,青瓷的裂纹里藏着越地的风骨。窑工弓腰抟土,釉色从山间雾霭里借来,灰蓝如暮色四合时的远山。窑口吐出的烟,飘散成村口老樟树的絮语,一代代人的命脉,都在这土与火的交缠里煅烧成器。
邵文礼,这位婺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浙江省工艺美术界的璀璨明星,他对婺州窑工艺的传承、复兴,创新与推广作出的贡献令人瞩目,其匠心独运的婺州窑器具,在工艺之精湛、美学之雅致以及文化内涵之深厚上,皆展现出独树一帜的风采。他入古出新,复兴传统技法,推动婺州窑工艺的现代转型:
——化妆土工艺的现代转型。邵文礼抢救与整理传统技艺,巧妙延续了婺州窑自两晋时期流传下来的化妆土绝技。他利用金华地域瓷土富含铁质,烧制后胎色深沉的特性,匠心独运,于坯胎表层敷以低铁白色瓷土,既巧妙遮掩瑕疵,又令坯体愈发平整光滑,成就了一番素雅而质朴的独特韵味,淳古而深入,既直入两晋奥堂,又通过新技艺的贯通与交互,实现了溶古铸今的现代转型,传统窑艺基因链的重组与新生,赋予婺州窑以鲜活的生命力。既古风拂面,又时代气息勃发。
邵文礼《富贵吉祥》
——乳浊釉技术的诗性生发。乳浊釉技术,是通过在釉料中添加特定成分或调整烧制工艺,使釉层呈现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效果。这种技术是一种陶瓷工艺,也是婺州窑的一大经典工艺。广泛应用于陶瓷制品中,以遮盖坯体颜色、提升装饰美感或实现特殊质感。乳浊釉技术融合了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成分与工艺的精准调控,实现釉面质感与功能的平衡。当代随着新材料和烧制技术的进步,乳浊釉在美学与实用性上持续创新。 邵文礼敏锐地抓住这一时代性机缘,形成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魔化效果,技艺随时代同进,其釉色以月白、天青为主旋律,偶尔点缀以天蓝,釉面浑厚而温润,一如古玉里平添精灵神韵。他的《威震四方》(国家级2021年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作品入围作品),釉色沉如夜枭,饕餮张口的獠牙间透着威猛。用手指轻叩罐身,竟有金石声,恍如古战场鸣镝,震撼人心。
邵文礼《威震四海》。
——点褐彩与堆塑技艺的妙笔生辉。点褐彩,是源自西周时期的古老技艺,邵文礼将其用于书画瓷的创作,以褐釉斑点或大面积施釉,增强装饰效果,活化了作品艺术魅力。堆塑技艺则巧妙融合了捏塑、刻划、镂空等多种手法,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建筑、动植物等生动元素栩栩如生,点晴之妙彰显,拙朴中就散发着勃勃生机。他在婺州窑器具的造型设计上,将文化交融与匠心独运发挥到了极致:
——仿古与实用的和谐共生。邵文礼的作品既保留了仿古器型的古朴韵味,如战国原始瓷罐的雄浑、宋代粉盒的精致;又巧妙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了茶具、香具、餐具等一系列实用器具。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生活化”的理念,更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婺州地域文化符号的璀璨绽放。其创作灵感源自婺州大地的深厚底蕴,陶土在他手里不是被驯服,而是被唤醒。当邵文礼把泥团摔上辘轳车台时,我分明听见《废都》里庄之蝶摔碎青花瓷瓶的脆响——都是要打碎某种完满,在裂痕里寻找更深的圆满。他精心构建了一个陶瓷与人文交织的叙事场域,在作品中注入历史的重量与生命的美学张力。他的作品如《青龙印象》的威严、《秋荷》的清雅等,皆以自然景观和民俗元素为题材,深刻体现了“厚重、沉稳、拙朴”的八婺大地地域文化性格,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婺州大地的独特魅力,彰显婺州窖“姓婺”的。
邵文礼《青龙印象》。
邵文礼不仅致力于非遗传承,更积极投身于教育推广事业。他创办了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并设立教学基地,致力于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迄今为止,已培训出1000余名优秀学员,三十二位徒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和学生。现在他的14位弟子获得了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婺州窑,参与到学习发扬光大婺州窑技艺队伍中来。他还与多所高校携手,如与浙江大学等顶尖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恢复古法技艺,推动婺州窑的学术研究迈向新的高度,使婺州窑的璀璨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婺州窑韵》是邵文礼与人编著的,于2010年10月在“婺州窑文化与养生研讨会暨《婺州窑韵》首发式”上正式推出。这部专著系统梳理了婺州窑的历史文化、工艺特色及保护传承,具相当的学术性价值,此著在金华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邵文礼在婺州窑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他整合古窑址资源和现代文创产业,共同打造出一个集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于一体的陶瓷文化中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推动“微改精提”和业态创新,结合数字化平台提升品牌传播力,不仅为婺州窑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建设了婺州窑博物馆、体验馆和研学基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非遗+”路径探索共同富裕的新可能。
近年来,邵文礼的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屡获殊荣。他的作品如《青釉水波纹碗》的清新雅致、《天福香炉》的庄重沉稳等,都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许。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展览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婺州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致力非遗教育推广,慷慨捐赠作品于学校(如东皋中学非遗馆),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在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邵文礼的婺州窑,秉承着“古法为基、创新为魂、人文为本”的理念,将现代意识、传统气息与民间味道巧妙融合,通过釉色、技法、器型、纹饰的多维创新,赋予千年婺州窑新的生命力,日益精进。他不仅复原了失传的古老技艺,更通过设计创新与教育推广的双重努力,延续着“泥活千年"的神话,他复活了一场“土与火的千年对话”,让这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桥梁与纽带。
作者简介:焉鼎,武义县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