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8:00: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李源
万人大会,一票难求。
4月23日在武汉开幕的九峰山论坛,楼上楼下两层展厅都站满了人。
马隽楠,这位美国Silvaco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当今要想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加入这个“群”。
这个“群”里藏着一个未来的超级产业,加群就是加机遇,早加就是抢先机
化合物半导体,是当今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最亮的明星。手机充电,从过去的两三小时降至几十分钟,就要归功于像碳化硅、氮化镓这样的化合物半导体。
论坛的主办方九峰山实验室,是化合物半导体行业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科研和中试平台。而从2023年实验室投用起,这些设备就对外开放运行。
“实验室冒着设备受损、原料浪费等风险,只为给我们自研的晶圆测试系统试错。”武汉驿天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彩红说,依托九峰山实验室,公司多款产品填补国产设备多项空白,营收连年攀升,并在去年完成数千万元的融资。
正因为如此,短短3年时间,在九峰山实验室周围,一批百亿龙头项目接连落地,50余家上下游企业奔赴而来,3万多名半导体创新人才扎根。
美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的领军企业,也纷纷发来入“群”申请。
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胡彬,是比利时视铂科技的中国区技术科技总监。他透露,去年底开始,依托九峰山实验室的加工和检测设备,双方正规划下一代微型多光谱芯片的联合研发。
市场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市场中,中国占比超三成。围绕九峰山实验室的这个“群”,不仅是国内外技术研发的合作平台,也是观察全球和中国市场动向的重要窗口。
上海邦芯半导体副总经理梁洁介绍:“借助九峰山实验室的最新信息,公司研发的半导体蚀刻设备,得以紧跟国际前沿标准,少走了许多弯路,快速实现优化并打开市场。”
初创仅5年,这家公司已卖出100多台设备,其中10多台销往九峰山实验室的朋友圈,收获伙伴们的高度认可。
“九峰山实验室这个平台能链接的资源超乎想象,抢抓产业先机必须来这里。”来自中国台湾的陈柏松博士团队,此行专门来寻找机会。两天下来,他收获了十几份合作意向,也明确了团队下一步研发方向。
在今年的论坛上,300多家企业现场签约项目过百亿元。
这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没谁能够独自完成,只有在“群”里才能共生共荣
这次的论坛上,学术大咖、产业大牛云集。在他们的演讲交流中,记者听到了不少发人深思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坐拥不俗电子工业实力的苏联,倾举国之力发展电子管,却因技术路线封闭、产业链脱节而折戟。
几乎同时代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在巅峰期时,科研人员遍布16个国家与地区,一度在全球科创版图上遥遥领先。后来,它却因运营体制更改、拒绝产业新势力加入等因素,最终走向衰落。
“闭门造车”的教训与“开放共赢”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今天,生产一个新能源汽车超充桩,单家企业常需数百家直接合作伙伴,而行业生态则涉及全球上千家企业。
因此,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没有任何国家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全链条创新,唯有在开放的生态群中协同共生,才能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繁荣。
历史镜鉴和现实课题,为九峰山实验室的“建群扩圈”写下深刻注脚。
实验室主任丁琪超说,我们始终坚持公共、开放、中立、共享的平台属性,联合学界、产业界,对未来3—10年的技术难题进行前沿探索和技术攻关。
投运后不到半年,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的研发团队便闻讯赶来武汉咨询合作,80余个海内外项目排队上线。眼下,实验室的中试车间仍运转不停,178项技术攻关紧锣密鼓。
合作共赢的蝴蝶翅膀,就这样自武汉扇动。短短3年,带来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深刻变化,多项世界级的创新在这里突破。
202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拉尔斯·萨缪尔松曾在首届九峰山论坛做开幕演讲。这次再来,他感叹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以九峰山实验室为圆心,已形成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生态。”
在这个新兴领域,中国已经远远走在前面,总由某一个国家做“群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开放平台+本土创新,九峰山实验室的全球产业合作伙伴现已增至570家,而它也在其中扮演着“群主”的角色。
“一家实验室硬核带动一个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意外带火一个展会。从根本上讲,这是中国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说。
2021年2月,首批7家湖北实验室揭牌,实行敞开大门、市场化运作,同时布局九峰山实验室。
“群主”体现着实力,更意味着责任。
比利时视铂科技是首次参加九峰山论坛,收获颇丰的中国区代表不无感慨地谈到,这是因为有“群主”引路。
刚与上海邦芯合作时,九峰山实验室不仅采购其半导体蚀刻设备,更提供真实生产场景,供邦芯试错迭代。
现在实验室几百台开放的先进设备,配备了一支业内少有的“大师级”工艺团队。近200名工艺工程师,人均从业经验超10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细分赛道当‘群主’的现象越来越多,只由某一个国家当群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世界要适应和习惯这一趋势。”钟书华说。
在这次九峰山论坛开幕式上,华为、极氪、蔚来等中国品牌秀出看家本领,将“快充”提升为“超充”:充电10分钟,用车一星期。
没有永远的“群主”,只有永远的创新。
陈柏松博士说:“以前我们在中国台湾、比利时实验室的项目较多,不过现下与九峰山实验室合作得最深,多个合作产品应用即将走向量产。”
今天,更多的加群者自北美、欧洲和东南亚而来,在武汉找到了最好的生态合作伙伴。
据陈柏松了解,就有五六个研发团队因九峰山实验室的成立而就近在武汉注册了公司。
跨越山海,“九峰”相见!
我们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
——从九峰山论坛的“群”效应说起
湖北日报评论员
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上,万人齐聚、一票难求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企业这样评价: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九峰山实验室的产业号召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化合物半导体行业的“群主”。
这个形象的说法,代表了企业对一家实验室、一个平台聚合功能的肯定,反映了一个广植人心的理念: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群”这个词汇,有团结一致的寓意,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意蕴。
通过九峰山论坛如涟漪般荡开的“群”效应,一个历史巨笔早已写下的结论再次被证明: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一)
“群”是人类付出艰辛、得来不易的产物。
九峰山实验室,这个全球半导体企业不用背负心理包袱,可以放心加入、深度接洽的“群”,建基于推动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强大信心、海内外伙伴共寻机遇的坚定决心、攻坚世界级创新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的不懈努力。
历史上,那些跨越高山深壑、穿过海洋沙漠握在一起的手,总是为人类政治、社会、生活书写值得咀嚼的故事。
作为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类国际组织、合作机制就是一个个“群”。在时代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中,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等也曾激荡风云。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具杀伤力的核武器也诞生在这个一百年里。历史的书页里,记载有袒臂挥拳、杀伐为道的阴暗,也实录了求同存异、众擎易举的光明。典型如二战之后,联合国对世界秩序的维持,对国际治理体系的重构。
放宽视野,今天我们目力所及的“群”,从普遍性到专门性,从全球性到区域性,从政府间到非政府间,几乎覆盖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从促进要素流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群”,到增进文明互鉴、推进合作交流的“文化群”,从共筑安全堤坝、倡导世界和平的“友谊群”,到推进全球减碳、保护地球环境的“生态群”,其类型之多样、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
“群”呈现联接的状态,携手的姿态。它们在人类大家庭成员磕磕碰碰中诞生,在“锅”和“勺子”的碰撞中成长,在应对难题中积淀规则、经验;它们走过弯路,留下过教训,更穿越阴霾、消弭冲突,在支离破碎中缝缝补补,在大浪淘沙中展现各具特点的益世功能。
(二)
违背人类公义贸然“退群”,是一种反历史潮流的退化行为。
眼下,我们仍然面对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巨大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关税霸凌。
关税霸凌这种与世界作对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退群”,退出人类互利共赢的阳光之“群”、正义之“群”、进步之“群”。
回顾历史,美国政府多次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自身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损人害己。
19世纪末,一部《丁利关税法》将美国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升至52%,结果是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大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上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重拾施压胁迫工具,对2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数年间,美欧贸易量锐减,全球贸易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大萧条。
针对当前美国挑起的关税霸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伊恩·贝格表示,“这是一种倒退式的政策取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爆表”,世界经济面临显著挑战。
美国国内呢?4月以来,起诉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动,已经在小企业、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12个州组成的联盟等多元主体中展开。
一根钢筋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双筷子牢牢地抱在一起也是一种力量。
再强大的力量,如果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在时代潮流、世道人心面前也会变弱,因为它形单影只;再弱小的力量,如果依势而行,在团结协作、互利共赢中也能变强,因为许多的同路人和它站在一起。
参考罗伯特·赖特在《非零和博弈:人类命运的逻辑》中的说法,贸易对于国家之间的博弈,更多是非零和的。包括关税霸凌在内的各种“退群”之所以是一种退化行为,就在于它拒绝承认人类文明能够穿越风雨、不断前进的大真相:这个世界固然存在着竞争,但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基于不断的分工合作彼此发展壮大。
(三)
长远看,团结合作的“群”所代表的人类文明,不可能因为一时的阻碍而停止向前发展。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事变的影响。
100多年后,美国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在那篇有名的《铅笔的故事》里作出的设想,仿佛是对恩格斯的呼应。一支小小的铅笔,从伐木工、矿工、化工师到运输工,有全球五大洲的劳动者参与其中。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却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纽带,完成了精密的协作。
再看看当前这些方兴未艾的奔赴和合作吧!今年的九峰山论坛暨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博览会,吸引了海内外570多家企业参会。今年的“广交会”首日,苏州一家机器人企业就签下了20多个订单,其中包括两个美国订单。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美国盖瑞特公司与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宣布,将联合开发先进电驱桥系统量产项目。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越南的咖啡、马来西亚的榴莲、柬埔寨的大米……各国优势产品火热抢滩,参展商感叹“从果园到餐桌,处处都有市场机会”。
这背后的道理再明显不过。一如当初美国虽然是最大工业国,但不是全球唯一工业国一样,如今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但不是唯一消费市场。“最大”和“非唯一”中间,存在着巨大合作空间,这使得阻挡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流通、产业流动、货物流畅,如螳臂当车一般荒谬可笑。
企业来到九峰山论坛,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寻求合作,是因为他们看得透彻,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四)
“群”不是搞小圈子,不是拉帮结派,而是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舞台。
这样的“群”,在政治上就是平等相待、公道正义。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不论资源富集国还是资源贫瘠国,大家有商有量,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多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同点、交汇点,你来我往、有来有往。
这样的“群”,在经济上就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义利兼顾为基础,追求义利兼得,以义利平衡为条件,推动义利共赢,不搞一锤子买卖,不搞尔虞我诈,不搞逼迫式交易,丁是丁、卯是卯,大大方方、正大光明谋合作。
这样的“群”,在文明上就是交流互鉴、包容不同。中国人喜欢茶,比利时人喜爱啤酒,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就是和而不同。建“群”不是要消除差异,入“群”不是要抹平一切,合“群”不是要抛弃自我,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千年前的丝路,张骞策马、郑和远航,把“群”的开放和包容写在了历史的深处。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一个个国家、民族把渴望发展、分享发展、共同发展的远大心志,同心筑梦、共同追梦、携手圆梦的笃定意愿大写在“一带一路”、镌刻在五洲四海,这般真挚热切、绵延久远。
中国老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津巴布韦谚语说,“一根柴火煮不熟萨杂”;越南俗语说,“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谚语被称为人民的词典。从这些饱含古老智慧的话语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不同文明所凝结的共同认知,如此朴实,如此辽阔。
习近平主席曾以船为喻,高屋建瓴:“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
纵使阴云密布、风雨交加,无数的人还是登上了这艘大船,他们伸出二维码,加起好友,阅读着彼此的朋友圈,然后一起划桨,驶向无边的远方。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