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7:5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研
3月28日,天津市北辰区居民在活动现场选购电动自行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4月,一系列与居民“钱袋子”紧密相关的数据陆续出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增长5.6%,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81元,增长5.3%。
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
潮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全国31个省份的消费数据告诉你:谁赚得快?谁花得多?
敢花钱、增速快
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速领跑全国
潮新闻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对31个省份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梳理发现,有18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其中有6个省份超过了6%,分别是西藏、湖北、河南、内蒙古、辽宁和新疆。
从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在18个中西部地区中,有八成地区的社零总额增速跑赢全国均值。其中,湖北、河南这两个中部经济大省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列全国31个省份的第二、三位。
近年来,众多国际潮牌与知名餐饮巨头纷纷抢滩中西部城市,加之夜市经济的繁荣与文化活动的频繁举办,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参与热忱。例如,仅2024年,成都就引进首店超820家,创6年新高,不仅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选择,还吸引了众多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
文化旅游业的崛起,也成为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的关键引擎。从旅游热门城市长沙、武汉、重庆,再到近年来因网络而红极一时的天水、淄博等,越来越多中西部城市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统计,中西部地区的中老龄化程度较低,劳动力群体比例较大,能够支持区域内的总收入增长。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消费习惯与偏好趋向多样化,为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中西部省份与三大经济圈的距离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转移而日趋“拉近”,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汇聚,激活了消费潜能。
从“能用”到“好用”
以旧换新推动浙江品质消费
开年以来,浙江陆续出台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推动更多的真金白银政策优惠直达经营主体和消费者。
从消费品类看,浙江品质类消费增势愈发强劲。例如,浙江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有关领域商品零售快速增长,尤其是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0%、41.5%和47.8%。
尤其是3月以来,浙江加大了以旧换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资金拨付,汽车、家电、3C数码等领域的以旧换新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消费品以旧换新日均资金使用量已达1.4亿元,环比3月增长40%。全省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83.4亿元,拉动消费718.8亿元。
同时,浙江还将着力推动餐饮消费。4月24日,2025“味美浙江”食在杭州餐饮消费欢乐市集拉开帷幕。浙江将以此为支点,推动更多餐饮活动进商场进商圈,利用餐饮消费的接触性属性带动更多线下零售。
浙江还计划在二季度举办500场左右全省性大型促销活动,营造热烈的消费氛围,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增收入、愿消费
农村消费活力十足
乡村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农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为扩内需稳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带来了强劲动力。
收入是最大的消费底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增长6.3%;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同比增长6.5%。无论是2024年度还是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
此外,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供给水平持续提高,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1个省份中超九成省份的乡村居民收入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城镇。
近年来,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迅猛,让各地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商务大数据显示,1-3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6697.5亿元,同比增长5.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965.3亿元,同比增长6.4%。
同时,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改善,大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范围。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促进了消费升级和农民增收。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大规模应用,新消费业态、消费模式、消费场景加速向农村渗透,新的消费增长空间正在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