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35:00
当AI修复技术让泛黄的记忆重焕光彩,一段鲜为人知的佛山陶业发展史正徐徐展开。今日,【维维有约】带你走进窑火映红天际的年代,感受石湾陶业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工业以及当代陶艺的华丽蜕变,感受窑火淬炼出的传奇故事。
建于清代的莲峰书院是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重要历史景点,这里曾是石湾古八景之一的“莲峰昼市”的核心地带,右邻丰宁、左接陶庙,每日商贾往来如织,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座见证了佛山陶瓷贸易鼎盛时期的百年书院,如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莲峰书院。
上世纪50年代的石湾,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那星罗棋布的龙窑群。这些形似卧龙的古老窑炉昼夜不息,熊熊烈火中诞生了无数精美陶器。窑工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在火光中跃动,他们用最朴实的劳动,铸就了佛山陶瓷的金字招牌。每一件出窑的成品,都凝结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南风古灶旧照。
1952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走进了一批意气风发的年轻匠人,他们为传统陶艺注入了新鲜活力,正是一代代人的接力,让佛山陶瓷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石湾新美陶厂的前身)。
1974年的石湾耐酸陶瓷厂里,工人们正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生产。没有先进设备,他们就靠双手和智慧;面对技术难题,他们用毅力和匠心一一攻克。那些看似普通的陶瓷产品背后,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坚守,撑起了佛山陶瓷的脊梁。
1974年,石湾耐酸陶瓷厂二车间。
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1999年那个夏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带领徒弟苏锦伦,挑战创作3米高的陶塑《火神》。过去,石湾公仔都是案头之作,为了完成这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师徒二人每天都要爬上爬下数十次,在高温的车间里挥汗如雨。这件气势恢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佛山陶艺的巅峰水准,更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工匠精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带领徒弟苏锦伦,挑战创作3米高的陶塑《火神》。
南风古灶旁边的《火神》。
这些被AI技术唤醒的历史影像,正在构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记忆之桥。它们告诉我们:佛山的陶瓷传奇,从来都不只是关于泥土与火焰的故事,更是一代代匠人用生命书写的奋斗史诗。
文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视频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旧图片来源“陶城春秋—石湾印象历史图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