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烟火气“飘”上2楼,逛南京菜市场好比逛商场?

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和山姆会员店的无缝夹击下,传统菜市场仿佛成了被时代甩在身后的老人。然而最近,南京多个老菜场正悄然酝酿一场“空间革命”:从光华门到盐仓桥,菜市场不再甘于只做买菜的所在,试图用一杯咖啡的温度、一顿火锅的热气,找回被冷链物流冲散的人间烟火。

从“脏乱差”到“奶茶咖啡火锅香”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光华门菜市场,是许多老南京尤其是老城东人的集体记忆。2015年完成首轮改造后,环境有所提升,但如今它又面临新一轮升级。最新改造方案显示,未来这里的一楼将变身奶茶店、咖啡店与代炒厨房、二楼保留传统菜市场蔬果鱼肉供应、三楼拟引入主理人火锅和网红餐食。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轮菜市场的焕新改造始于8月初,计划在重阳佳节前夕重装营业,以充满烟火气与时尚气息的风格亮相。

光华门菜市场改造后的部分楼层效果图 薄云峰 摄

家住光华东街的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地处主城核心黄金地段,菜场附近有光华东街、蓝旗街、御道街,周边有中小学以及多个住宅小区,周边常住人口 1 0 万多人,距地铁5 号线和 6 号线的换乘站光华门站一街之隔。

记者注意到,粉绿色围挡上写:“未来,它是菜场,又不是菜场”“我拆围挡那天,就是你拆礼物的那天”等萌萌哒宣传语,透出“新社造”的神秘感。

有了烟火气,菜市场还缺点啥?

据悉,菜市场装修升级期,原老商户们迁至周边街巷的门面房过渡。一位经营业主说,老主顾都习惯照顾生意了,搬去太远的科巷菜场海福巷店摆摊不划算。“眼下年轻人网上买菜很方便,到实体店菜场来逛的一天天少起来,作为经营户心里也很着急,希望改造后能增加点人气。”

无独有偶,热河南路盐仓桥高架下的麦德龙超市原址,也将变身曼度・乐福里,其中升级版菜场是重要头戏。据悉将以“不打破老味道”的温柔升级,让这份松弛感更添精致,以MANNER咖啡、来伊份、库迪咖啡、菜手食堂、华为等商户矩阵,构建起“日常所需下楼即得”的生活网络。广场空间模糊了消费与生活的边界,成了买菜后街坊叙旧的角落、带娃时分享日常的小憩区、年轻人下班放空的松弛地,让“慢停留”取代了“快路过”。

曼度·乐福里一期试营业人流涌动。陈哲 摄

“神兽放暑假,天天最烦是吃啥”“一家总共三四人,老婆爱吃辣,儿子要吃面,自己喜欢淮扬菜,那怎么买菜?”社交平台上,类似帖子真心不少。城东上班族张先生表示,如今生鲜电商的便捷与效率重塑了都市人的消费习惯:如盒马30分钟送达,叮咚买菜送上门,山姆的批量采购模式锁定中产家庭,传统菜市场在“快”和“省”的维度上难以与之抗衡。“菜市场去得少了”已成不争的事实。90后朱先生拿出某点评网站称:“自己仅凭打卡收藏已经吃过好几家网红餐厅的霸王餐了”“家门口的传统菜市场根本不在‘周末好去处’的首选清单上”。

空间革命混搭的是“既要、又要、我还要”

“但这也恰恰是传统菜场的机会所在:电商再快,给不了逛菜场时的那份人情味、体验感和即时满足。关键在于,如何将线下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体验。”

知名互联网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郭涛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菜市场的“空间革命”是传统业态应对消费升级的关键突围,其转型路径兼具场景创新价值与社区服务重构意义。面对生鲜电商冲击,传统菜市场单一功能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体验感+便利性、“既要、又要、我还要”的复合需求。未来的光华门菜市场有意通过“垂直分层+业态混搭”模式实现空间升维:既坚守传统菜场的“烟火气”内核,又引入奶茶、咖啡等轻餐饮业态吸引年轻客群,顶层布局主理人餐饮业态,形成“晨间采购+午间餐饮+夜间休闲”的全时段消费闭环,显著提升了空间坪效与用户粘性。

郭涛表示,这一改造本质是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政策的精准落地,通过功能叠加将菜市场从单一交易场所转化为社区社交节点,强化了其公共空间属性。但值得提醒的是,在招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可能稀释的“烟火气本质”,转型必须保留平价菜摊位等民生基本盘;同时,运营方需通过统一供应链管理、动线优化等精细化手段控制成本,避免租金上涨导致商户经营压力加剧。若能在场景创新与民生保障间形成动态平衡,有望成为城市更新中“有温度的商业标杆”,为全国同类业态升级提供参考路径。

【记者手记】我们还要不要去逛菜场?

“怎样的菜场才能走进你的心里?”采访中,记者分别问了5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有3个人给出的答案差不多:不是一个更豪华的菜场,而是一个能同时满足味觉、社交和情感需求的现代生活空间。

网友“理可可”说:未来的菜市场首先得是干净、舒适的,灯亮道洁、摊位规范,是留住年轻人的第一块敲门砖;其次是多维度的“生活场”,买完菜,顺手买杯咖啡,和朋友小坐;晚上懒得做饭,直接上三楼吃个火锅或烤肉。曼度・乐福里的宣推词也有这样的表述:既守住“买把青菜都能唠两句”的街坊温情,又引入品质消费选择,让熟悉的日常多了份精致与体面。这种温暖的人际连接和社区感,是任何算法都无法推荐的。

我们为啥还需要去菜场?网友“皮皮虾”有一套理论:只因人活一世,不仅需要效率,更需要体验、社交和情感归属。笔者以为,一个成功的现代菜场,或许就是能让年轻人觉得“逛菜场和逛商场一样酷”,让老年人仍能找到熟悉的邻里温情,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用五官感受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陈哲 薄云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