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9:53:00
走进寒亭区固堤街道,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商砼车在田间来回穿梭,挖掘机铁臂挥舞,工人正争分夺赶工,“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炮八师农场管理人员杨师傅站在改造后的农田旁,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高标准农田改造对我们来讲有很多好处,它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喷灌机器人等,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实现设备运转,我们种植就会更方便高效,农作物产量提高,我们的收入也能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升级的关键杠杆。近年来,寒亭区敏锐捕捉国家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机遇,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管用”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0%,带动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筑牢了坚实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发展筑牢了基础,而特色农业的蓬勃兴起则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寒亭区开元街道西里疃村的头茬“美早”大樱桃迎来了成熟季,满树红润饱满的樱桃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
从去年12月覆膜升温,到今年4月中旬果实成熟,“美早”樱桃凭借着独特的品质陆续上市。种植户老周一边熟练地挑拣着樱桃,一边高兴地说:“现在樱桃进入成熟期了,市场行情很不错。今年的樱桃比去年还好卖,我家大棚樱桃大量上市,基本能做到日产日销。”
在樱桃管理、采摘的繁忙时节,仅樱桃大棚就能吸纳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天收入可达200元。这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农闲期的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红果子”真正成为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在寒亭区,乡村产业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寒亭区高里街道付王庄村村西闲置多年的老厂房,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该村通过对接飞龙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了鹌鹑特色养殖项目,构建起“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付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兴鹏介绍道:“现在订单一下来,育苗、销售都不用愁,从接单到交付只要20天,资金周转快、风险也低。”该村摒弃了传统养殖“先养后销”的被动模式,采用“订单式”养殖,依据市场需求精准育苗。在这种模式下,第一批15万只鹌鹑苗已全部售出,第二批养殖设备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与此同时,河南村以馒头厂为依托,积极协调资源、对接订单,日产量突破2万个,小小的馒头摇身一变成为村集体增收的“主力军”;芽庄子村共富公司专注于农产品配送业务,已与20余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预计今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辛家朱马村在区商务局的帮扶下,与京东科技(潍坊)产业创新中心深度对接,计划将村内甜瓜、小米等优质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为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寒亭区立足区域实际,深挖禀赋潜能,通过做好土地文章、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等方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正愈发嘹亮。
(大众新闻记者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