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年工运湘匠传承》:“禾下乘凉梦”传承人赵炳然坚守初心,当好粮食安全的守护者


《百年工运湘匠传承》专栏,今天关注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他带领科研团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实现了水稻的安全生产,同时不断刷新着水稻单产的世界纪录。他是粮食安全的守护者,“禾下乘凉梦”的传承人。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60岁的赵炳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回首过去38年潜心钻研水稻育种和种植的历程,尤其是跟随袁隆平院士参与组织第3、4、5期超级稻和“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行动的那段时光,赵炳然感慨万千:

“我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我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想继续传承‘禾下乘凉梦’,把水稻的产量实现新的突破。”

2013年起,为了攻克农田重金属污染难题、培育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赵炳然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寻找关键种源。取样时,几乎每天都“泡在”田里。2017年,赵炳然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创建杂交水稻“亲本去镉技术”,随后又从10多万株重离子诱变样本中,定向筛选到了低镉新种源,并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绿色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去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大力推广“臻两优8612”超过150万亩,实现安全生产。赵炳然说:

“这项工作不仅对水稻育种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我们的创新技术,(还)可以在各种生物(上)进行新品种的培育,推进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除了培育绿色水稻品种,赵炳然还长期坚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科研主战场,不断刷新着水稻单产的世界纪录。赵炳然在四川德昌开展多年超高产攻关示范,到2023年,百亩片亩产达到1251.5公斤,再创水稻单产世界纪录,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前遗愿。

“我期待未来5到10年内,能够使水稻单季较大面积亩产再次实现突破,达到亩产1300公斤。”

如今,赵炳然还在坚持带领年轻人进村入户、下到试验田、“泡”在实验室,实现育种技术原创;不断提携后辈,培育“荷尖人才”,推动杂交水稻事业继续向前发展。赵炳然说:

“在杂交水稻的产量取得不断突破的同时,怎么样让人们吃饱又口感好,还卫生、品质好,吃得放心,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记者:张冠、通讯员廖为

编审:周红、李浩、冉自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