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采购团走进兴安盟,“草原好物”即将直供北京餐桌

八月的兴安盟,青山叠翠,稻浪翻滚,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8月20日至21日,“帮扶消费・寻味内蒙”——2025年北京市消费帮扶系列活动“走进原产地”采销对接行在兴安盟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兴安盟行政公署联合主办。来自京蒙两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等100余人齐聚兴安盟,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品鉴+选品对接”等方式,为兴安盟特色农畜产品打通进京通道、为深化京蒙协作注入强劲动能。


琳琅满目的兴安盟农特产品让考察团成员目不睱接


考察团成员在兴安岭创内参观文创产品


8月20日清晨,考察团首站抵达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内,屠宰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精细化加工车间、冷链物流系统依次呈现。副总经理王治涛介绍:“我们依托兴安盟优质牧草资源,采用‘科技+生态’养殖模式,年屠宰加工肉牛能力达20万头,年生产生肉4.5万吨,产品通过了ISO-9001、清真食品等多项认证。”

从肉牛养殖基地到农产品加工车间,考察团脚步不停、调研不断。他们先后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辛选鲜食玉米加工中心、突泉县紫皮蒜加工创业产业园、内蒙古景方特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产业基地,近距离感受兴安盟农特产品的“硬实力”:产品供给稳,辛选鲜食玉米年产可达3000万棒,保障市场供给;产品种类多,突泉县紫皮蒜产业园内不仅有蒜米、蒜酒、黑蒜等,还将建设黑蒜糖果、蒜肠、蒜片生产线,持续延伸产业链;产品质量优,2.8万平方米的蛹虫草长势喜人,现代化培育技术让“小虫草”带动“大增收”成为现实。


考察团成员在突泉县紫皮蒜产业园品尝紫皮蒜深加工产品


虫草深加工产品吸引考察团成员驻足参观


8月21日,考察团继续深入兴安盟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酱菜饮食文化博物馆展示了酱菜从传统酿造工艺到现代化生产线的迭代升级;兴安农垦华垦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小麦500吨的专用面粉生产车间有序运转;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旁,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随风波动,考察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稻田里的好风景”。


考察团参观面粉生产加工车间


北京企业代表参观兴安盟大米


实地考察结束后,京蒙消费帮扶座谈会随即召开。会议详细介绍了兴安盟的生态优势与优质农特产品资源,京蒙两地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围绕产品深加工、拓展销售渠道等议题深入探讨。“我们带来了大米、牛羊肉等多种产品,希望与北京的电商、餐饮企业达成合作。”内蒙古蒙乡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怡鹏说。


选品对接环节,企业代表洽谈


“此次协会组织了农产品采购、批发、销售的企业代表参会,经过两天的参观,我们对兴安盟的大米、牛羊肉、紫皮蒜等农特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已经就兴安盟大米达成了合作意向,牛羊肉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中。我们还将组织更多企业深入原产地,让兴安盟的农特产品直接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亚中表示。

据了解,此次“走进原产地”采销对接行,京蒙两地企业及单位现场达成5份意向合作备忘录,兴安盟吉时科技、岭南香、草原三河分别与北京益农缘、北京农供流通及北京绿蜻蜓等农产品流通、销售企业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在农产品采购、供应链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合作签约仪式


“‘帮扶消费 寻味内蒙’活动,既是对北京对口帮扶多年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双方开启新一轮深度协作的崭新起点。”兴安盟商务口岸局副局长郭佳佳表示,我盟将与北京一道锚定消费帮扶目标,在产销对接、品牌化和数字化等领域持续深耕,携手推动消费帮扶从“短期助农”迈向“长期兴农”,以实实在在的协作成效,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京蒙力量”。



记者:孙新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