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网络开盒”黑色产业链猖獗——数字时代全民共筑隐私“防暴墙”

  近日,某知名网红因个人信息遭“网络开盒”而被恶意骚扰的事件引发热议。所谓“网络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恶意公开他人住址、身份证号、照片、家庭成员等隐私信息,并以此煽动网民进行攻击谩骂的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

  “开盒”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突破了传统“人肉搜索”的边界,从线上谩骂到线下骚扰,从精神折磨到人身威胁,如同一把无形的数字利刃,肆意切割着社会的公序良俗、践踏着法律红线。

  “开盒”的背后,是一条涵盖数据窃取、贩卖以及滥用的黑色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以“查人”“开盒”为噱头的灰色服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攻击、内鬼泄露、数据爬取等手段获取信息,再通过暗网或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易。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暴露出当前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漏洞。

  构建完善的网络治理体系、守护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形成多方联动的防护闭环。企业作为数据收集主体,应当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监管部门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通过“长牙齿”的监管举措形成有力震慑;互联网平台亟需建立数据流动的“安全闸门”,实现从采集、存储到使用的全流程管控;而作为数字时代的公民,每个人都应当主动提升数字素养,谨慎管理数字足迹,成为自身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唯有形成“技术+制度+意识”的全链条防护体系,才能筑牢数字时代的隐私安全防线。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及“深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这一系列治理举措,彰显了政府部门根治网络乱象的坚定决心。

  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从政府部门的监管执法,到平台企业的责任担当,再到每位网民的理性参与,只有构建起多元共治的防护体系,才能真正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见习记者 赵静茹 太原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