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市人民医院PET-CT技术:让早期肿瘤无处遁形 助力肿瘤诊疗更精准

鲁网5月6日讯 (记者 赵雯雯 通讯员 刘树业 周凯静)肿瘤从0到1的发展过程很慢,但从1到100的进展却十分迅速。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及患者来说,如何把握住从0到1的窗口期,使用恰当方式治疗肿瘤是重中之重。

早在2018年,临沂市人民医院就引进了先进的PET-CT技术,为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这项技术凭借其精准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精准定位,肿瘤诊疗的“火眼金睛”

什么是PET-CT?简而言之,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结合的高端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向体内注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药物(如氟-18脱氧葡萄糖,FDG),利用肿瘤细胞等异常细胞对葡萄糖的高摄取特性,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并通过CT扫描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实现了代谢功能显像与解剖结构显像的完美结合。

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相比,PET-CT的精准、高效贯穿于肿瘤诊断、治疗的全过程。肿瘤症状复杂多样,早期难以觉察,比如老年人可能将肿瘤症状归结于慢性病。“症状的判断必然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如果不对症,那么患者不仅白受罪还延误了病情治疗。”临沂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立明说。而PET-CT技术在早期发现、精准诊断方面的优势正可以应对这一棘手的局面。利用PET-CT技术,能够检测到直径小于6mm的早期肿瘤病灶,甚至在肿瘤尚未形成明显结构改变时,就可通过代谢异常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准确鉴别肿瘤的良恶性,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活检,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来自临沂市河东区的郑先生就对PET-CT技术赞不绝口。“多亏了这项技术,发现了我真正的问题所在,我都不敢想要是任其发展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原来,今年82岁的郑先生在6年前体检中发现右肺叶有个结节,便进行了VATS右肺中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为肠型腺癌。那么原发部位在哪呢?赵立明团队利用PET-CT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发现,肿瘤原发部位竟然是在直肠,肺部的肿瘤只是转移。确定了病症以及发展阶段,郑先生的心稍微定了下来,医生也根据病情为其制定了精准的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案,现在身体情况控制良好。

PET-CT图像(图A、图B)示: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区(红箭所示)肠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浆膜面毛糙,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肿瘤性病变,建议结合肠镜检查。术后病理为直肠癌。

全身扫描,让癌症“可防可控”

过去人们一直将癌症视为“绝症”,以至于谈癌色变,其中癌症的复发、不可治愈性更是让人感到绝望。但其实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可以通过早期筛查、理性治疗、定期复查实现“可防可控”。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PET-CT技术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治疗后,通过PET-CT技术也能够显示肿瘤复发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能够在第一时间应对。

张女士和李女士的亲身经历正可以说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PET-CT检查的必要性。十余年前,张女士检查出乳腺癌并进行了手术与化疗,后续身体情况不错,因此懈怠了复查。近期因感到腿部酸疼来医院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PET-CT全身检查,这才发现其乳腺癌早已复发并发生了骨转移。“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但如果之前能够定期复查,基本不会到达如此严重的阶段。”赵立明解释说。

而李女士在卵巢癌术后并化疗6程后复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但传统的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通过PET-CT检查,发现已出现了腹盆腔腹膜转移、脾脏转移。医生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目前李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PET-CT图像(图A-图E)示:腹盆腔腹膜(肝周、左侧结肠旁沟及盆底)可见结节样增厚,FDG代谢异常增高;脾脏稍低密度结节,FDG代谢增高;考虑腹盆腔腹膜转移,脾脏转移。

因此,PET-CT作为先进技术,不仅适合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生活习惯不良(如吸烟、酗酒)等肿瘤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肿瘤;还适合体检发现异常指标、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消瘦、发热等症状的疑似肿瘤患者,有助于明确诊断;更适合那些已经确诊为肿瘤的患者,PET-CT检查可用于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转移情况。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一样,PET-CT检查确实存在一定辐射,但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大家不必过度担忧。”赵立明介绍道。

精益求精,推动技术持续提升

为了确保PET-CT技术的精准应用,临沂市人民医院引进了先进的西门子PET-CT设备。该设备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安全的检查结果。

同时,临沂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组建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PET-CT诊断团队,现有博士两人、硕士六人,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多次前往全国顶尖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升诊疗技术。现如今,从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中的操作到检查后的结果分析和解读,团队成员密切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PET-CT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肿瘤诊疗,还能够进行老年痴呆病情评估、癫痫灶定位、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心肌存活评估等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前进的方向。”赵立明说。

PET-CT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是临沂市人民医院在精准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大对医疗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的投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PET-CT技术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9 鲁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