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郑州民营企业 “科”有劲头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奋战二季度 拼抢上半场

民营企业 “科”有劲头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展现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是推动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5月的绿城郑州,万物竞发,生机盎然。这座被母亲河滋养的千年商都,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培育出一批批扎根实业、勇立潮头的民营企业:从特种施工装备龙头到精密传感器,从绿色建材到艾草全产业链,郑州民营经济迸发出强劲生命力,书写着中部崛起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政策赋能 “及时雨”浇灌创新沃土

郑州要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走在前,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郑州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10万户,民营经济占比超97.3%,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市工商联亮出的这组数据,映照出民营经济在郑州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这背后,是近年来郑州市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显效。从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0条”,到“高效办成一件事”30项;从设立“郑州企业家日”,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致敬,到搭建“郑惠企”“郑好融”服务平台;从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到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郑州始终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摆在全局更加突出位置,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城市与企业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双赢。

近日,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正式施行,从法治层面为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出台《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六个专项行动,开展六个专项攻坚,全力优环境、疏堵点、破壁垒、解难题;《郑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经过3年左右努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等发展目标……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谈及这些政策,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表示:“这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省、市出台的系列举措,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温度。作为一家扎根郑州30年的民营企业,我们将抢抓政策机遇期,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拓展海外市场,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工程领域的‘通用语言’,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民企力量。”

向新而行 “隐形冠军”领跑产业赛道

在郑州高新区,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枚枚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正在进行测试。这家由董事长任红军带领的团队,用27年时间将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做到全国第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汉威科技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自动化生产车间

“创新没有捷径。我们高度重视技术研发,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突破9%,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研发平台,涵盖敏感材料、器件设计、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等环节,就是要做传感器领域的‘中国芯’。”任红军的坚持,让汉威科技成为智慧化时代的“感知先锋”。

任红军还提到,郑州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关部门组织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引进了大量高端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我们也更有信心和动力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步伐。”

距离汉威科技40公里外的瑞腾建材集团,正在攻关新型环保管材。这家创建于2010年的企业,已建成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产品覆盖建筑冷热水、市政给水等五大系统,成为中部地区管材行业的“隐形冠军”。

“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我们用智能制造和绿色技术重新定义建材产业。”董事长徐瑞的底气,源于企业拥有的近百项专利,“郑州市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政府给予的技术改造补贴,让我们能够顺利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政府帮扶人员为我们对接了绿色建材相关的科研资源,加速了我们新型环保管材的研发进程。如今,我们借助政策东风,正全力推进新项目建设,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先机。”

抢抓机遇 在政策红利中加速奔跑

在新密市岳村镇苇园村艾草种植基地,河南省千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季冬正与农户查看艾草长势。这位返乡创业的80后企业家,用4年时间打造出全国首个“艾草全产业生态链”:从种植到深加工,从智能灸具到连锁体验馆,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我们要让艾草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草’。”张季冬的“艾草三产融合项目”,不仅获评全国“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更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生。

张季冬表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郑州市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土地流转政策帮助我们顺利承包了大片土地用于艾草种植,农业补贴政策降低了种植成本,让农户和企业都得到了实惠。而且政府组织的农产品展销活动,为我们的艾草制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如今,借助政策优势,我们与更多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努力实现上半年的经营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智能改造,从跨境电商的数字浪潮到乡村振兴的田野阡陌,郑州民营企业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政策红利中抢抓机遇,在创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用实干与拼搏绘就高质量发展崭新答卷。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魏滢 文 唐强 图

wjz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