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12:33:00
阅读提示:
1.败落:当新鲜的老人不再新鲜
2.内伤:小泉之子、高市早苗等急于上位
3.外伤:右翼崛起与老政党对新媒体的陌生
4.生机:美日关税谈判的 “续命符”能续多久
全文约3300字
7月21日,在日本东京,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记者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日本众议院、东京都议会、参议院选举“三连败”后,石破茂的日本内阁首相之位风雨飘摇。三连败背后,与其说是选民对石破茂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僵化迟缓、知行不一的自民党的逐渐放弃。
与美韩的两党交替执政格局不同,战后日本自民党始终稳执政坛牛耳,主导内政外交。此次罕见“三连败”后,无论未来如何合纵连横,其长期执政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以往议会失利,自民党的策略无非是换人,换个总裁就换了首相,一个不行再出一个;而今天自民党高层最忧虑的是,若换人也无法力挽颓势,日本政坛是否已逐渐开启“换党”时间,而日本政治版图将迎重新洗牌。
1.石破茂,当新鲜的老人不再新鲜
石破茂登上首相之位不容易。
一直以来,石破茂在派阀林立的自民党自诩一股清流,并以抨击日本派阀政治著称。他外表和言语风格朴实,普通日本国民实际对石破茂怀有好感。尤其当日本政坛丑闻迭出,执政的自民党越来越令人失望,许多目光投向了这位屡败屡战的“老清新”。
石破茂不入小泉阵营,也不属安倍派系,他更像是上承日本“古早”政治家偏重基层的作风,受基层党员欢迎,常发出与党内高层不一样的声调。这也让他五战首相之位,四次陪跑,直到2024年第五次才成功。这时从自民党内,到日本国民,普遍心态都是:各派轮番令人失望,让从来没当选又没啥丑闻的石破茂试试?
于是,裹挟着一股“清风”,石破茂上台后提出许多异于以往的内政外交政策,一段时期内让人耳目一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石破茂内阁对外承受日美关税谈判重压,对内一系列经济政策未能起效,甚至在一些关键民生问题上不断刺激大众敏感点。工资减少,物价高企,弥漫的米荒米贵在以米为天的日式饮食文化痛感太强。关键时刻,作为主责单位的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臣江藤拓竟称自己从不买米,“支持者送的米塞满了,多到能开店卖”。火上浇油的民愤一时难以遏制。
更深一步说,地方农协是自民党重要票仓,石破茂想平抑米价,但更想要选票。一旦彻底改革大米的生产流通,就将触动农协利益。石破茂在夹缝中左右为难,难以做出令国民眼前一亮的决断。
2.自己人的刀最快:党内,小泉之子等上位, 安倍继承人想重来
左:高市早苗 右:小泉进次郎 (资料片拼版)
三连败,给了自民党内部一针兴奋剂。诸多原本就不服石破茂的新老势力都在寻找机会。按惯例,参议院选举失利,自民党首选换人担任党首,继而接任首相。
去年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一轮,石破茂、高市早苗、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三足鼎立,石破在第二轮才意外胜出。此番参院选举失利,其余二人成为大热门。
64岁的高市早苗被视为“安倍派系”继承人,属于自民党坚定右翼,然而随着“更右”政党的陆续崛起,部分支持者流失。她近日称自己将重塑自民党脊梁,这被解读为要求石破茂引咎辞职。在去年总裁竞选中,她获得同为右翼路线的前首相麻生太郎支持,党内得票一度领跑。
麻生太郎与安倍构建的“安麻体制”主导日本政坛十几年,如今影响力随安倍遇刺、麻生老去渐渐衰落。去年竞选中,麻生对高市的支持反而让党内其余势力在第二轮对决中尽可能支持石破茂,前首相岸田文雄、菅义伟、第一轮出局的小泉进次郎……各票仓无声转投让石破茂逆风翻盘。
44岁的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20多岁从政后表现幼稚,但近年入内阁后两件事让他出圈平添“滤镜”。一次是应对激烈批评。去年9月小泉进次郎宣布竞选自民党总裁,一名记者在发布会发问:“若未来成为首相并出席G7峰会,你的智商如此之低,估计会给日本丢脸,进而造成日本国力下降。尽管如此,您还是想要硬上,真打算成为首相吗?”
面对激烈质疑,小泉当时的回应在日本国民看来颇为得体,被许多网友点赞“高情商”,收获粉丝不少。
第二次与“米荒危机”有关。前任农林水产大臣口出狂言被迫请辞后,石破茂紧急任命小泉进次郎继任——这也是对去年总裁竞选小泉支持者转投石破茂的政治回报。有江藤拓这样激怒国民的前任,后继者再不济也显得不那么糟,目前抑制米价初见成效为他平添光环。
小泉进次郎更年轻的气质和谈吐,实际有助于偏垂老的自民党改换形象,吸引年轻人。他在党内逐渐凝聚了跨派阀、跨世代的联合支持。但短板也明显:民调支持率虽高,党内大佬却不太把他看作成熟政治家,最大派阀麻生派更是曾全力阻止他当选。
3.外伤:右翼上位,以及传统政党对新媒体文化的陌生
此次从自民党“出走”的选票并未流向传统政党,而是向新势力分散。2020年才成立的极右翼参政党,从改选前的1席大增至15席,其政治主张精准利用了日本社会的焦虑情绪,并将其放大,蛊惑人心。
效仿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参政党提出“日本人优先”。外国人问题也首次进入日本的竞选议程,成为选举中的焦点议题。
日本已进入长期性人口减少社会,近年外籍劳动者及外国游客激增,部分日本民众原本就对多文化共生怀有排斥情绪,未来社会趋势不容乐观。参政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口号,主张强化外国人准入和管理政策,引发许多日本民众共鸣,同时迎合对既有政党不信任的民众心理。
此外,相对于“老龄化”的自民党、公明党等,年轻的参政党更懂得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在各种平台不断强势宣扬针对外国人的负面舆论,网络充斥“外国人在日本享受超国民待遇”“外国人犯罪率高”等谣言。虽然日本社会文化对传统的读书看报一直有很高选择度,但这次选举中,传统媒体和传统政党在信息传播、选民动员方面的优势,已被擅长新媒体操作的参政党大幅削弱。
4.生机:美日关税的“续命符”能续多久
风雨飘摇中,突然宣布的美日关税谈判结果,给了石破茂一道“续命符”。实际上,石破茂此前就在默默等待这线生机——甚至无论结果好与坏。
参院选举失败后,石破茂将日本局势定义为“内忧外困”的艰难,不肯辞职,颇有泽连斯基认为战时乌克兰不换总统的味道。按照他的逻辑,关税谈判不应换将,结果好则需要落实,结果不好更需继续周旋。此外,他强调自民党目前议会席位虽不过半,但仍是日本第一大党,自己有责任带领日本走出泥淖。
23日公布的美日关税协定结果,石破茂迅速将其解读为“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中争取到了最大的降幅。这是很大的成果。”日本股市应声大涨。有意思的是,这个消息如果早些公布,石破茂的参议院选举结果很可能多不少票。
石破茂表示,将在日方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回国后交流细节,并评估协议影响。实际上这个协议貌似乐观,但也仍然付出了开放市场等对日本国内产业来说不菲的代价。而落实过程中的细节敲定、得失算账等,同样需要交易的堆叠与时间的证明。此次释放出来的框架对日本来说是个“不坏”就等于“好”的协议。但“利好出尽”,接下来很可能传来更多“利空”。在松了口气之后,日本经济界情绪仍将陷入对更多实际代价带来的持续压力。
7月23日下午,仿佛悬崖边缘的石破茂与自民党三位前首相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举行80分钟会谈。会谈前传出他决心辞职的消息,但会后又迅速否认。从中不难看出,三位前首相在“逼宫”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石破否认辞职,三位“大佬”没发表激烈言论,都说明默认继续观望一段时间是更可能的主导意见。
最终决定石破茂去留的,还是自民党内部。目前换总裁呼声虽高,但对自民党来说,一段时间内的关税后续从框架落到细节,从纸上落到国民经济,仍是阵痛难免。面对强势又多变的特朗普,缺乏对等筹码的日本也明白:关难过、关仍多。关税谈判前,石破茂偏“强硬”的喊话,透露着“忐忑的硬气”,但起码在国民心目中为日本挽回几分底气,消解了部分“国难论”的焦虑。对自民党高层而言,换其他人来应对如此局面,未必能做得更好。
与其换人冒险,不如让石破茂继续啃完硬骨头——这恐怕是目前自民党高层最实际的盘算。如果时间证明这确是个对日本经济相对较好的结果,石破茂或可将功抵过,在一个不那么失败的历史定位中迎来体面的告别;相反,如最终反映在生产生活上的结果不佳,激起社会新一轮怨气,那干脆让石破茂把“锅”攒齐,扛下所有再下台,反而有助于保护继任者的战损程度。
此时此刻,自民党内部的紧急协调、派阀私利与党争总体大局的再平衡,将决定石破茂的终局。
(国际时事观察员 王文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