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9:49:00
当劳模精神遇见创新表达,沈阳市、沈河区正书写着属于当代的“工人力量”新篇章。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沈河区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宣讲致敬劳动者。4月27日下午,“百年工运 时代力量——沈阳流动劳模馆暨‘沈河区工人大思政课’宣讲”活动在沈阳方城内的原点广场举行。150余名来自沈河区各行业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艺术展演、劳模互动、事迹宣讲等形式,感悟百年工运精神,激发新时代奋斗力量。
艺术化演绎
劳模故事“活”起来
此次宣讲依托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重点展示了沈河区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致力于培育具有沈阳特色的劳模文化,讲好讲活“沈河工人大思政课”。
活动现场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模式,劳模故事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述方式,而是以情景剧、说唱快板、小品、诗朗诵、评书、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了感人的劳模事迹。像情景剧《匾上春秋》再现了沈阳第一机器厂工人于1953年手工锻造“中华全国总工会”牌匾的艰辛历程,还原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说唱快板《铁汉卫士》以明快节奏讲述全国先进工作者鲁振伟坚守反家暴岗位挽救千余个家庭的动人故事,传递出“平凡岗位亦能铸就非凡”的信念。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出现在情景剧《特殊来访》尾声:当舞台上演绎完沈河“房产110”夏云龙团队30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房屋急难问题的故事后,真实的主人公团队携3米多高的锦旗墙登台。这些由群众自发赠送的锦旗,见证了夏云龙团队累计完成抢修任务3.8万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的坚守,引发全场热烈掌声。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来沈阳方城游玩的沈城市民和外地游客纷纷驻足,津津有味地和职工代表们一起聆听、感受劳模精神带来的全新体验。
零距离对话
劳模精神“燃”起来
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93岁高龄的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亲临现场。这位曾受毛主席13次接见、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老前辈,向青年职工讲述了自己从学徒工成长为技术革新能手的经历:“当年为改进工具,我连续72小时吃住在车间,失败37次才成功。劳动精神就是永不放弃!”她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在场职工深受触动。这种多元化的宣讲形式,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劳模精神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走进职工心中,激发了职工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对创造的追求。
“扎根永环社区20载,我始终以劳模精神为指引,将‘两邻’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血脉。”“我联名132位市人大代表,提出加快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作的议案,带头参与头条胡同改造,打造中央里景区,为家乡增添靓丽名片。在做大民营企业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累计为社会捐赠逾亿元。”“作为开发区劳模代表,我将与全体建设者一道,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的拼搏姿态,在打造东北亚金融枢纽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沈阳市劳动模范、风雨坛街道永环社区书记郑秀,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荟华楼珠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沈河区劳动模范、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机关工会主席黄志宇依次发言。
创新化传播
大思政课堂“动”起来
据悉,本次活动由沈河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与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联合策划。活动首次将“流动劳模馆”搬至户外广场,通过“展演+宣讲+云直播”三维模式扩大覆盖面。同时,现场还设置了劳模事迹展板、短视频展播区,集中展示李薰、罗阳等30余位不同时期劳模的奋斗足迹。沈河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我们把‘课堂’送到广场、车间、社区,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
这场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政课,不仅是对百年工运史的深情回望,更吹响了新时代劳动者接续奋斗的号角。据悉,沈河区将持续推进“流动劳模馆”进企业、进校园,并开发VR线上展馆,形成“沉浸式学习—互动式体验—实践式传承”的教育链条。
《沈阳日报》2025年4月28日4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晶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