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0:42:00
2025年7月12日,辽宁大连,众多游客在星海湾景区游玩、观赏海鸥。图/IC photo
暑期很热,对于许多的城市,今年更是如此。
连续高温天气叠加通勤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考虑:不是去哪儿拍照打卡,而是去哪儿能好好喘口气。于是,一批气候宜人、节奏缓慢、文化氛围浓厚的“清凉治愈型城市”逐渐成为暑期出行的心头好。
本次报告中,我们在基于抖音及小红书平台上的评论内容情绪占比,进行的聚类分析,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六大“情绪类型城市”,每一类都有鲜明的指标特征和代表城市,以及对应的适宜游客偏好。这六大情绪类型包括“松弛出片型”“氛围多元型”“氛围夜生活型”“氛围出片型”“松弛宜居型”和“清凉治愈型”,基本上每个城市都由两种及以上的情绪类型所主导。每一类的聚类逻辑在于,它们在平台用户分享的评论内容中呈现出相似的情感画像和体验侧重。
寻找让人“好好喘口气”的治愈之城
“清凉治愈型城市”的最大共同点,是让人“舒服”:不是那种惊艳式的好看,而是那种待上一天,觉得空气都让人安心的舒服。它们可能没有超级火的网红景点,但有天然的避暑条件——海风、山林、湖泊、阴翳的老街巷;也有厚实的文化底色,让你可以在降温的同时,慢慢沉浸在历史与人文的温润之中。因此,简单来说,其核心特征在于夏季清爽宜人的气候或独特的避暑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底蕴带来的精神享受。
比如贵阳和大连,一南一北,一个是“林城”,一个是“滨城”,都是典型的清凉治愈代表。贵阳的夏季气温鲜有突破30摄氏度,街头绿树成荫,老城区的小巷、市集、苗侗风情融在空气里,让人一下子从火热的节奏中抽身。而大连则因其纬度、海洋性气候和干净的城市结构,成为北方人夏天最想去“住一阵子”的地方。这里既有海滨和广场的开阔,也有老式电车与欧式街区的缓慢,它不追求惊喜,而是让你一点点把身体放松下来。
2025年7月11日晚上10时许,大雁塔下大唐不夜城大批游客在拍照打卡,或者漫步游览。图/IC photo
西安同样是一座值得一去的城市。作为一个以“热”著称的内陆古都,它并不天然避暑,但却用另一种方式进入了“清凉治愈”的序列。很多人选择在西安城区完成白天的文化游览后,转战秦岭、骊山等郊区高山林地,完成身体层面的“降温”。这种“城市+山林”的组合,满足了人们既不想远离城市文明,又渴望接近自然的双重愿望。而西安本身浓重的历史感与当代市井气息,也为“心灵疗愈”提供了厚度。
再比如,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黄河穿城而过,自带一种苍凉雄浑的文化气质。夏季的兰州比南方凉爽干燥,傍晚在中山桥边吹风、看两岸灯影,非常惬意。游客在兰州既能品一碗地道牛肉面、感受市井人情,也能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白塔山等了解西北历史。
总而言之,清凉治愈型城市适合文化爱好者和避暑度假者双重身份。如果您向往深度文化体验,又希望旅途中身处宜人的气候环境中,这类城市将是不二之选。尤其在夏季,带着孩子和父母的家庭、喜欢避暑的游客会偏爱这些地方。在这里,既能潜心欣赏历史文化之美,又可享受自然赐予的清爽与宁静,一举两得。
文/郑伟彬
编辑/肖隆平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