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0:21:00
4月15日,上海市领导密集走访调研保隆科技、西门子医疗、奥的斯及东方国际等外贸外资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开展现场办公。
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政策,搅乱全球经贸秩序的背景下,这一系列的走访向企业传递关切,稳固信心的信号意味明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一直以来,外资外贸是上海经济的重中之重。
2024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而进出口贸易在上海的GDP中占比举足轻重。去年,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连续15年领跑全球。
上海进出口总值达4.27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近十分之一。这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3万亿元,占比33.5%,外资企业进出口2.38万亿元,占比55.71%。从地区来看,欧盟、东盟和美国,是上海前三大贸易伙伴,占掉超4成的外贸盘子。
外资方面,上海始终是外商投资中国的首选地,利用外资比重占到全国的15%。这当中,总部经济已经成为上海利用外资最大的一个领域。上海共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1000家,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仅去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
也正因此,离世界最近的上海,必然迎来关税博弈与全球产业链调整的最大“风浪”。如何以自身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务之急。
“上海市领导走访调研这些外资外贸企业,凸显有为政府在市场面临重大外部冲击时的担保人角色。”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章玉贵表示,这一次的走访传达了上海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信心。
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首选第一站”,上海天然具有成为内外“双循环桥头堡”的优势。章玉贵认为,正是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上海更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便利服务对接,以“马上就办”的响应力、行动力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全力打造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沪上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面对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冲击,上海的外贸相关企业也主动作为、积极布局,探索更多元的发展之道。其中,不少外贸企业正加速把重心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不仅如此,此前专注于出口的企业,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内。通过入驻电商平台、布局商场超市等各种方式,加快打开内销市场。
本周,上海将组织十多家电商平台与外贸企业的洽谈会,为外贸企业入驻线上平台、开拓国内市场牵线搭桥。
除了开拓市场,企业也在加速调整产业链布局。上汽马来西亚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加速区域产供链融合联通。目前,东盟已成为该品牌全球化版图中的重点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上海进出口总额超6400亿元,在全国占比达9.9%,其中,出口增长了12.7%,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多元化市场开拓方面,上海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
对于关税战对上海外贸带来的影响,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企业对已有订单的交付制造不确定性;二是对未来订单的谈判带来不确定性;三是对企业国际贸易的预期带来不确定性。
对此,罗长远认为上海要充分发挥“双循环桥头堡”的作用,从金融和法律方面更多给予企业支持,在涉外法律相关的援助以及税收的减免入手,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综合成本,以一流营商环境便利各类要素充分集聚发展。
而章玉贵关注到,相比2018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面对这一次的关税冲击,上海外贸企业的风险感知能力和对极端场景冲击下的适应调整能力,这些年来不断提高。因此,立足“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应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更大力度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及更大力度的外资招引力度,坚持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新方向,为阴云密布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亮色。
上海供应链体系日益完备 正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做法,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不少外资外企仍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选择“用脚投票”,扩大在上海研发投资的规模。
本周,全球领先化工企业巴斯夫投资5亿元,在浦东科技创新园里扩建工厂,新增建设汽车避震器生产线4条,预计2027年竣工投产。
在贸易战背景下,不少外资企业都和巴斯夫一样,放大“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加码本土化生产、重构供应链体系。
全球领先的护肤企业拜尔斯道夫同样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集团旗下的妮维雅位于漕河泾的创新中心里,一系列新品研发、产线升级正在推进,来自上海产线的全新产品预计今年9月就将上市。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成为外资企业全球产供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在罗长远看来,这些外企深耕上海的底气来自于上海的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上海正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双重角色。一个强大的功能体,必须具备应变的核心能力,也唯有在引领变局的过程中才能迈向卓越。因此,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持续深耕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
同时,上海也将携手合作伙伴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好拓展新空间、争创新优势,让外资外企在沪实现更大发展,也让上海的经济发展能够为全国、为周边国家、乃至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看看新闻记者: 宋懿,李瑶,舒克
编辑: 周雯飞,郝苗苗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