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6:24:00
康 朴 刘耀阳
2009年9月10日——如今身为塔吉克斯坦总统翻译的阿穆尔丁·诺斯洛夫对这个日子印象很深。
“那年我19岁,怀揣无限期盼从杜尚别出发,乘飞机抵达乌鲁木齐。当日阳光明媚,飞机降落在机场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回忆起在新疆的经历,阿穆尔丁感慨万千。
阿穆尔丁曾是新疆师范大学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建设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首批学生。学习刻苦的他,于2009年来到新疆师范大学留学深造。从那时起,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穆志龙。
起初,学汉字让穆志龙费了不少脑筋。“汉字笔画太复杂了!”
好在,新疆的壮美风景给了他灵感。“我把汉字用红笔写在宿舍的窗户玻璃上,每个字对应一幅我看到的风景,这样,每个汉字都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早晨一睁眼就能看到,画不下了就擦了再画。”用这个办法,穆志龙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在新疆师范大学的4年时光,让穆志龙深切体会到中国严谨而富有温情的教育体系。“我的班主任伊莉曼老师每天督促我们听新闻联播、练口语、写短文,她总说学生就是她的孩子。我想,严管是一种厚爱,正是她的严格成就了今天的我。”穆志龙回忆,“我们取得进步时,伊莉曼老师会为我们唱上一首歌,跟着她,我学会了不少中文歌曲。”
壮美的风光、独特的风物、热情的人民……“新疆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难忘,我的心早已在这片土地扎下根。”穆志龙说。
毕业多年,新疆师范大学的校徽被穆志龙珍藏至今。新疆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穆志龙的家乡库洛布与新疆仅一山之隔。无论身在何方,他始终关注着新疆这片曾经培育了他的热土。
“新疆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工作关系,穆志龙回过新疆,也回过母校。“校园更大、更漂亮了。”平日里,穆志龙从媒体上、从师友那里了解新疆的发展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日益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他也关注到,新疆产业发展日益向“双碳”目标迈进,新能源开发与使用的不断推进,有效促进了新疆的绿色发展。
结束学业后,穆志龙投身外事工作。“通过此前在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工作,我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愈发感受到中国新疆的开放魅力。”穆志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不仅自己发展,更愿意跟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新疆自身发展的丰硕成果与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机遇。
塔吉克斯坦是最早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新疆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伙伴。“期待未来塔吉克斯坦能同中国新疆深化在口岸交通、基础设施、经贸、能源、农业等多领域合作,源源不断地为塔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穆志龙说。
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列室墙上,挂着许多毕业生的来信,穆志龙的信也在其中,他写道:“希望我们将来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经常问自己一句:我为自己的祖国,为塔中两国的友谊做了什么?”
穆志龙不断用自身行动作出回应:“是新疆培育了我,中国文化滋养了我。这片多元包容的土地,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未来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依托新疆作为‘黄金通道’的区位优势,帮助和培养更多的人学好塔中两国的语言,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让塔中两国的友谊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