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时代还需要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吗 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如何作答

活动现场

“我读书的爱好就是从文学开始的,大学时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写小说。文学可以改善你的逻辑思维,可以改变你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这并非一个资深文学爱好者或是一位小说家在侃侃而谈,说出这番话的其实是已经在我国材料科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5月7日,2025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暨陆海讲读堂(第六期)在重庆市群星剧院同广大市民见面。登上讲台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

潘复生目前同时也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院长、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院长。深耕轻金属材料研究已有四十余年,是国际镁合金领域的领航者。他带领团队突破高塑性镁合金技术壁垒,研发的非对称加工技术让“镁”这一轻量化材料走进千家万户,从航空航天到新能源汽车,从电子设备到储能装置,处处闪耀着“镁”的科技之光。

尽管潘复生主讲的内容是围绕镁合金材料及其在现代产业中的影响展开,但他却将全民读科普书作为了自己的开场白。“我们的图书不能只是文化,未来的图书重点可能要向科普倾斜。”潘复生说,没有科普方面好的引导作为基础,文化阅读也很难保障。“当然,没有科普阅读,相对应的科技创新也很难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

进入正题后,潘复生向现场读者生动地讲述了镁基材料的特点、性能和技术优势,镁材料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应用前景,镁材料在现代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等。“当下,镁及镁合金正在成为真正的先进绿色材料,可以在民航上大规模运用镁合金。”潘复生说,最近自己带领团队和中国商飞成立了大飞机研究院,“我们正在推进镁合金在大飞机C919当中的应用。”

在提问环节,现场读者热情的提问更是让潘复生打开了有关自己阅读、学习的话匣子。

当被问及读过哪些很有意思的书时,潘复生笑着回忆说,尽管自己是学习的工科,但其实自己的阅读爱好是从文学书籍开始的。“当时家里很多书都是文学书,我读书的兴趣也是从文学书开始的。”潘复生特别强调,这些文学书带给自己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基本逻辑关系和基础结构关系。

“大学我花很多时间写小说,当然很多没有发表,但不影响我的学习。”潘复生说,到后来搞研究了,自己回想起来发现,“文学可以改善你的逻辑思维,可以改变你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我们搞科研的要有非常好的逻辑思维、要有非常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要有非常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也正因如此,在潘复生看来,即便上了大学也应该要上语文课。他还特别提到,自己现在招的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感觉最缺乏的就是表达能力。“我觉得文学对我的影响就是(提高了我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这是非常好的。”

观众提问

当下正火的AI也是现场读者的一大提问重点——AI如此发达,我们还是否需要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

对此,潘复生特别提醒说,“AI的发展首先涉及到基本数据库是否准确,现在的互联网上很多数据和知识是不准确的,不准确的数据你用AI来写文章、学习有什么用呢?”他表示,AI的关键是要有非常完善准确的基本数据库,否则它的结论也不一定很准确。

同时,AI的判断逻辑取决于界面参数的使用和采用情况。潘复生特别举例说,“你的问题问得是否有技巧、完整性如何?如果本身没有读过书,你连问个问题都问不出来,AI怎么给你回答解决?”潘复生说,有好的语言基础、有好的沟通基础,提问才能提得更好。“所以,AI肯定不能代替大部分的阅读。特别是在我们的基本数据库很多领域不准确的情况下,依靠AI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而不光是个人问题。”

在回答现场读者提问时,潘复生还特别谈到了阅读的“跨界”问题,并勉励广大的中小学生一定要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鼓励大家阅读表面上看和自己专业不相关,但实际上有交叉的书籍。”潘复生说,这牵涉到的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他看来,这是中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现在我们知识发展太快了,你靠死记硬背考个100分、200分,将来可能一点都没有用,自我学习能力就非常重要。”

潘复生表示,自己也是在实践中发现科技中很多创新点就来自交叉学科。“我鼓励学生去学其他(专业、领域的)书籍,我也鼓励学生该忘记的要忘记,大脑的记忆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你看我编的大型科普丛书很多,也有其他学科的,结合在一起。”潘复生说,所以自己希望搞文学的也要关注科技,“社会科学的创新是自然科学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两者必须交叉融合。”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甘侠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