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4:52:00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白垚垚)在王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画卷中,“一老一小”的温情故事如繁星般点缀着每个角落。王益区墙下塬村党总支书记侯战良常说:“服务群众就像修剪枝叶,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村里“金穗慈剪”志愿服务队的银剪翻飞间,八旬老人张启学摸着清爽的鬓角感慨:“这些娃娃每月准时报到,连卧床的老伙计都能享受热毛巾敷脸的待遇。”这支流动理发队几年间走遍村落每个角落,将贴心服务化作滋润心田的春雨。
相隔数里的史家河社区活动室里,稚嫩的读书声与翻页声交织成初夏晨曲。五岁的朵朵踮脚指着绘本惊呼:“小兔子会自己穿鞋啦!”年轻母亲李女士轻拭女儿额角的汗珠:“跟着大学生志愿者读书,比看动画片有意义多了。”社区定期举行的亲子阅读活动已成许多家庭的固定节目,退休教师王奶奶戴着老花镜穿梭其间,时而指导生字发音,时而示范共读姿势,她欣慰地说:“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好奇,就像看见麦苗拔节生长”。
七一路街道的梧桐树荫下,“红色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港湾。正给电瓶车充电的外卖骑手小王说:“上周发现井盖破损及时上报,社区当天就解决了。”这处24小时开放的驿站不仅提供充电歇脚服务,更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转化为“移动探头”,小哥们穿街走巷时,通过随手拍、随手整等微行动,既守护了家园,也找到了归属。
暮色升起时,红旗社区“幸福小厨房”飘来阵阵饭香,欢笑声此起彼伏。七旬的刘奶奶端着定制餐食如数家珍:“牙口不好选南瓜粥,想嚼劲道有手擀面。”社区里还有家庭医生定期巡诊、志愿者送餐上门、“敲敲门”助老护幼等暖心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正如参与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所言:“当我们俯身倾听银发与童声,便触摸到了城市最动人的心跳。”
从田间村落到城市街巷,王益区正以文明实践为针,以民生需求为线,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锦缎上绣出温暖图景。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