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七里山塘和七狸山塘

住在相城区,以前是苏州的乡下,晚上要“上苏州”,即去古城区遛弯,多有不便。而今城乡一体,如若晚上动起念头要上趟山塘街,那是开车一脚油门就可以到的。白天天气炎热,人山人海,不如晚上尽个兴吧。

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 文/摄


夜风徐爽,到苏州山塘街轧闹猛。进入街区,灯影璀璨,店肆林立,人头攒动,食香飘拂。山塘街边并行着山塘河。站在埠头,见那笔直的河里,流光绰影,楼阁静伫,桥影如月,画舫轻摇。此番美景正向苍茫的夜色传扬出苏州富丽、活泼、古朴、甜美的丰富个性。

沉醉当今七里山塘浓墨重彩的夜色,想起诗云:“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这首诗描画的是1100多年前山塘街、山塘河肇始时的繁华景象,似乎,七里山塘一脱胎于世便是锦衣玉食的苏州儿郎,到如今,风华日盛。

是的,跨越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山塘街一直是苏州的骄傲,它是“姑苏第一名街”。描写这首诗的人正是给苏州带来福祉的白居易,他用诗人的情怀,记录他为官任上督造的心血之作,那首《武丘寺路》文字之间充满着一个父母官喜看儿郎的兴奋与赞誉。

培养出一个风流倜傥的苏州儿郎,白居易是敢作敢为、呕心沥血的。

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伊始,他就带领人到虎丘考察,见到了附近河道淤塞、水路不通的荒凉窘迫之态。随后,他果断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开凿一条直河。直河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名“山塘河”。

更有意思的是,合理利用开凿山塘河时翻起的泥土筑起并行长堤,植以花木,建以店肆,便摇身变而为人见人爱的街道,街以河名,谓之“山塘街”。正应了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建设特色。因绵延七里许,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迅速发展成为热闹繁华的市井场。

成就这一苏城的杰出作品后,白居易在《登阊门闲望》中诵“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其情也“闲”,为官一方的刺史造福于百姓,怎不悦怀?

时光荏苒,朱元璋出现在明初舞台,他成就帝业之前一件极大的忧患之事是怎样削除占苏为王的张士诚,败张后他对苏州一点不怀柔,特别是对苏州七里山塘的影响就与白居易展示了完全相反的格局。他站在帝王的专制角度,总是为保皇权殚精竭虑,怕人觊觎皇位,派刘伯温赴苏考察。这“前算八百年后算一千年”的刘军师号称“一统江山刘伯温”。他深明朱元璋不放心苏州的心事,便神侃一个危言耸听的传说:山塘河就像一条卧龙,搞不好以后会出个真龙天子。

欲与朱元璋争江山?刘伯温殷勤献出破解法术:在山塘街上设置七座石狸猫,以镇压卧龙。传说狸猫是上古神兽,一只就有千斤巨锁的力量。借助这七只狸猫死捆巨龙,使龙永世不得翻身,龙脉告破。由此之后,老苏州称山塘街为“七狸山塘”。刘军师巧妙用欺骗术蒙蔽了人心。朱元璋还发动一场洪武赶散,把苏城一些风流富贵之人搅得背井离乡。

然而七狸山塘并没有沉寂,照样在白公设置的轨道上运营,渐渐地,荣华再起,山塘街东阊门一带又成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被曹雪芹巧妙地写入《红楼梦》。

一个刺史心怀苏城,所以人们纪念他,山塘街被苏州人昵称为“白堤”;一个帝王心防苏城,狸锁街河,洪武赶散,所以苏州人至今不念他的好。

“七里山塘”筑就的是民生的快乐,“七狸山塘”锁困的是民生的愁苦。不过,而今在现代苏州人的眼里,那“狸”剥离了封建的外衣,苏城人早就不怕它们,权当它们在街上做着行为艺术,博人一笑尔!

(原载于《姑苏晚报》2024年09月18日 A08版)


作者:沈惠勤

编辑:肖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