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滴灌覆膜土豆早下地 一地双收高效用农田


春耕序曲,“早”字当头。连日来,我市各地田间地头扑面而来的是早春播种的繁忙景象,农民在田间翻耕破土,农业机械轰鸣着在田野里驶过,土疙瘩变成细土,平整土地、抢先栽种、铺膜保墒……乡亲们在俯首间将希望的种子播下。


农机手驾驶马铃薯播种一体机,在九台区纪家街道双杖子村的轮作示范田里往来穿行,开沟、施肥、起垄、铺管、播种、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


4月18日,在九台区纪家街道双杖子村的轮作示范田里,随着农机手驾驶着马铃薯播种一体机往来穿行,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跟着种肥一起进入农田,一层透明的“保鲜膜”盖在垄地上,开沟、施肥、起垄、铺管、播种、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双杖子村党总支书记胡爽表示,出苗后他们会在地膜上覆盖一层表土,为土豆生长发育创造更优质的环境条件。机械化种植土豆,不仅大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


“我们采用的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覆盖地膜能够提高地温,让土豆提前20天种植!抢先种植、提前成熟,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收益。”指着农田里覆盖的一层地膜,胡爽介绍起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带来的好处,“相比传统耕作,产量至少提高30%,去年我们的土豆产量达到每公顷14.5万斤!覆膜保住了地温和墒情,滴灌确保了营养和水分,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能够减少土地板结、水土流失,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避免使用农药、除草剂。”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3年来,双杖子村积极开展“一季两茬”的轮作示范。如此历时7个月的循环轮作,将农田高效地利用起来,实现了“一地双收”。


所谓轮作,农话叫倒茬,就是在同一田块有序地根据季节、年度,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肥效等资源,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我们4月中旬开始种植土豆,抢在7月下旬收获,平整土地后紧接着再种周期短、产量高、见效快的白菜、萝卜或者芥菜……”胡爽介绍说,“合理利用轮作技术,精准把握农时,发展订单农业,让我们有了规模化经营的底气。”


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一怕没市场、二怕价格低。但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轮作模式的加持下,双杖子村的村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巧打时间差抢占市场先机,从最初的10公顷,到今年的30公顷,双杖子村的多元种植模式为村民带来了增收新灵感。


“7月份收获的土豆,正赶上市场的空档儿,趁着供应量变小的窗口期,行情好能多赚不少钱。”村民赵洪义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今年我种了两垧多地,头茬种土豆,二茬种白菜,别看面积不少,但一点儿都不愁卖。土豆打时差、白菜有订单,品种好、技术优、模式新……一垧地多挣两三万元,收益好着呢!”双杖子村早在种子下地前,就为农田里的产品找好了买家,土豆一部分与客商对接销售、一部分制作成土豆干,白菜与长春市朱老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农业,好销路保障了村民的收益。


“好产业更要有好销路。订单农业让农户种田更省心、更放心,收益有保障,现在大伙儿种植热情特别高。”胡爽表示,他们将继续扩大轮作示范田面积,逐步扩大订单规模,推动特色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让村里更多土地都能实现产出最大化。




来 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